作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交通设施志愿者主要来源院校,廊坊师范学院共有47名志愿者服务于交通设施领域。他们每天踏雪而出,载月而归,将奋斗的身影留在服务冬奥的每个场站,那一方小小的站台就是他们的舞台。
今年20岁的师院学生奚杨特别珍惜这次结缘奥运志愿服务的机会,她多次向领队申请到最艰苦的岗位。从负责整理班车信息到被分配到巴士场站做指引,奚杨轮换了三个不同的岗位。在场站做指引,有时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帽子、睫毛结冰,口罩需要更换好几次。“我亲眼见证了的强以及飞速发展,希望能够用我的青春力量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把青年最好的样子呈现给全世界。”奚杨说。
和奚杨一样,师院学生于鹏伟也是张家口赛区交通设施领域志愿者。有着两年军旅生涯经历的于鹏伟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就要冲锋在前,很幸运成为冬奥志愿者,能够服务冬奥将使我受益一生。”
每天夜间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室外做交通设施领域志愿服务,于鹏伟坦言,站上一会儿,身体就会冻透,但每当听到冬奥健儿赛场夺冠的消息时,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尤其是在2月16日晚,正在户外执勤的于鹏伟在听到齐广璞获得男子空中技巧金牌的时候,瞬间心潮澎湃。“当时,家都特别激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即便戴着手套,手也麻了,但是看到他夺冠以后,立即脱下手套为他鼓掌,那一刻手心都是热的。”
交通设施团队工作环境艰苦,志愿者们每天都要面对上岗早、户外工作时间长等挑战。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的统一要求,廊坊师范学院共有47名志愿者进入闭环,所有志愿者分配在7个场站、13个站点以及高铁站,负责车辆调度与信息记录、车辆后勤保障、场站指引及语言服务等。
葛欣超和王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交通设施领域志愿者主管、廊坊师范学院教师,到岗位分配,小到队员的头疼脑热,事无巨细。
作为地地道道的张家口人,葛欣超从小在冰天雪地里玩耍,寒冷早就适应了。“崇礼的天气比较寒冷,在室外,每一位志愿者的眉毛、眼睫毛、口罩经常结冰,但同学们的热情依然高涨,好多同学都和我申请说要去最艰苦的岗位。”葛欣超说。
王骁和葛欣超共同负责张家口赛区交通设施领域志愿者团队管理工作。团队里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繁杂,王骁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她乐在其中。王骁说,因为高考,让她和2008年奥运会失之交臂,这次能服务冬奥,是她值得一生珍藏的事情。
“我们在岗位上一起看过日出,一起看过日落,一起看过十五的圆月亮,一起数过星星,也一起在雪中白了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成长,一种收获。在这次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展现了我们国的风范,这种浓烈的自豪感,我想我们师生会带回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一起向未来。”王骁表示。(记者张泰源 通讯员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