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暨揭牌仪式现场。 通讯员付盛通摄
河北新闻网12月27日讯(通讯员李家曾 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今天,燕京理工学院举行乡村振兴学院暨揭牌仪式。乡村振兴学院将积极发挥高校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培养适宜人才、健全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顺利实施作贡献、献智慧。
燕京理工学院理事长李俊生宣读关于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的决定。通讯员付盛通摄
实施乡村振兴是的作出的重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燕京理工学院理事长李俊生说,接续推进全面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任务,高校应该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李俊生宣读了关于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的决定。他说,乡村振兴学院,是学校在经过充分酝酿和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决定的,旨在更好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内涵实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燕京理工学院校长杨庚宇在乡村振兴学院上致辞。通讯员付盛通摄
燕京理工学院校长杨庚宇在致辞中说,燕京理工学院正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重决策署上来。他介绍,办好乡村振兴学院是学校统筹做好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的桥梁纽带,既是学校贯彻落实的提出的“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也是弘扬传统美德,践行核心办学初心的坚守。
廊坊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徐守东致辞,代表廊坊市委教育工委对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的表达祝贺。通讯员付盛通摄
廊坊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徐守东致辞。他代表廊坊市委教育工委对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的表达了祝贺。他说,乡村振兴学院的是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农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具体实践,是续写河北新篇章、打造农村振兴新方式的创新之举,对于全方位服务廊坊乡村振兴、推进河北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希望燕京理工学院更加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和重署,发挥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作用,通过乡村振兴学院对接市、县、乡、村,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乡村振兴学院,是燕京理工学院贯彻落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燕京理工学院委朱代春说,乡村振兴学院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提供更的服务支撑,同时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动办学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成为提升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成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培养应用人才的重要平台。
燕京理工学院委常务副、副校长刘元园表示,乡村振兴是一项造福社会,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学校将不负高校育人使命,探索建立高校专门服务乡村振兴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激励带动各类人才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燕京理工学院委副、副校长王传超任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他说,乡村振兴学院将积极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人才特色优势,通过政、地、校、企合作,采用教育帮扶、科技下乡、社会实践等形式,搭建和完善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开展各类服务项目,更好地融入地方,服务乡村振兴。目前,学院搭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等服务平台,了6个专项工作组,明确了1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组建了专业特色鲜明的服务团队、师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具体行动积极探索具有燕京理工学院特色的服务乡村振兴模式与机制。
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得到了多方支持,分别与三河市教体、北京北方阳光文化慈善基金会和北京农物集科技有限公司等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图为现场合作签约。通讯员付盛通摄
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得到了多方支持。仪式上,三河市教体、北京北方阳光文化慈善基金会和北京农物集科技有限公司与乡村振兴学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青年学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仪式上,乡村振兴实践团同步组建,燕京理工学院执行院长宣银为实践团进行了授旗,学生代表郑涛发言,表达了坚持用行动服务乡村的铮铮诺言。
燕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同步组建,并举行授旗仪式。 通讯员付盛通摄
多年来,燕京理工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乡村振兴,发挥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职能。2012年起,派出4名驻村干参与全重点工作,定点张家口王家湾乡,直至该乡完成摘帽。2008年起,连续13年组织400多师生赴四川平武支农支教,与当地签订“红燕平康”乡村振兴合作协议,受到了当地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学院每年还有近20名毕业生参加到西计划和健康行动计划,支援西和河北的乡村;近三年派出160余名优秀学子在三河市中小学担任志愿实教师;每年组织百余支“三下乡”和“体验情”社会实践团队,在廊坊三河、保定易县、张家口宣化等地建立实践基地,获得了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