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建立委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
市领导直接联系服务89名优秀专家人才,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近500名,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赵秀川、李旭 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近日,廊坊市公示第六批市管优秀专家人选,共有89名优秀专家在申报推荐、资格审查、专家组综合评价后入选。这是廊坊市用足用好“第一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廊坊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户廊坊、廊坊,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形成了人才引领发展、发展凝聚人才的良好面。
为营造各类人才持续涌现、健康成长、创新创业的良好面,廊坊市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廊坊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廊坊市农村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文件,用心用情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他们建立委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领导直接联系服务89名优秀专家人才,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近500名,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高层次人才19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14人、管优秀专家9人、“百人计划”专家7人、特殊津贴专家12人、“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1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余万名,年吸纳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万余人,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才1.4万余名。
昆仑化工、沃尔德刀具、四友卓越科技等在专家人才的带领下,已成功打破行业垄断,填补了国内和廊坊市的行业空白;王千月、程城等青年人才加速成长,正在成为行业领军人物;177名创新英才正带领企业加速崛起,人才聚集为廊坊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机遇,廊坊市以通武廊人才一体化为引领,加速推进区域协同。他们签订《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出台《通武廊区域人才互认标准》,制定《通武廊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科技创新、文旅交流、交通互联、教育合作等不断深化,人才交流、产业协同更加活跃。
“平蓟三兴”人才协作、学新校区、中日友好医院厂院区、云裳小镇等批区域合作典范项目硕果累累,中冶总基地、华海云谷云计算数据中心、京剧院文旅融合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北运河廊坊段与北京段同步旅游通航。三地先后有45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载体纳入共享共用目录,2021年,仅北三县就与北京签订合作项目82个,总投资877亿元。
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廊坊市充分尊重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926家。2021年拨付奖补资金近1.3亿元,惠及企业、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757个,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植根廊坊、创新创业的热情。2021年,全市博士后成果转化项目达138个,累计投资34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746家,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被评为全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