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12月23日讯(通讯员贺娟 河北日报记者周禹佳)今天从廊坊市科技获悉,今年以来,河北廊坊市共发放科技创新券472万元,支持服务合同159项,合同额1536万元,惠及企业144家,用券企业共获得知识产权1000余项。
科技创新券是向企业免费发放的电子权益凭证,主要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的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借引“外智”,实行强强联合,降低科技创新成本。
高校院所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一直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实施,可有效避免高校院所与企业供需不匹配而出现的成果转化难问题,使研发活动更有针对性。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强化产学研、校地企协同创新,利用创新券政策为河北百纳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廊坊市东电腾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65家企业提供了科技创新服务,合同总金额1015万元,科技创新券金额433万元,力提升了学校服务廊坊产业发展的能力。
为鼓励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全国的优质科技资源,廊坊市将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的范围扩展到全国,企业购买全国1700多家科技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的创新服务,都可申领市级科技创新券支持。
今年,北京工业学、天津科技学、吉林学、南京航空航天学、西南石油学等13家域外创新服务提供机构为廊坊市企业提供了创新服务,有效弥补了全市科技资源不足的短板。
河北视窗玻璃有限公司连续四年使用科技创新券,先后与北京工业学、燕山学就超薄电子玻璃关键技术开展合作,带动了产品转型升级,公司已获得78项专利。河北欣芮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与东北学合作的“利用火法工艺熔炼含镍废渣生产镍铁合金”项目,了预还原焙烧、电弧炉熔炼生产含镍于15%的镍铁合金和玻璃态无害化尾渣的火法冶金工艺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危废渣的无害化处理。
小小的科技创新券,架起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服务机构的“高架桥”,也铺设了廊坊借引“外智”的“快速路”,这种“企业点餐,买单”的方式,能够有效发挥政策杠杆引导撬动作用,鼓励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加速了廊坊市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步伐,带动了企业创新主体的培育壮。
政策实施五年来,廊坊市R&D投入强度由2016年的1.05%提高到2020年的1.88%;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由2016年的3.1亿元增长到2021年11月的13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192家增长到2020年的905家,2021年预计可达1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