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广阳区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崔慧洁 河北日报记者解丽达)今年以来,廊坊市广阳区按照上级关于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署,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工作,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服务在身边”的政务服务品牌。
简化流程、提升服务
围绕企业投资中的“堵点”,广阳区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不断优化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工程项目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他们将投资类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备案类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36、31、22个工作日内,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该区积极完善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制度,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市、区两级线上交叉审批,同步办理,进一步提高并联审批率。该区全面落实项目联合验收,将联合验收的所有事项统一纳入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确保联合验收率达到100%。
同时,该区力推动关键环节,进一步减审批、并环节、优流程、缩时限,让企业“不进一扇门、不推一扇窗、不跑一次腿”,实现“拿地即开工”,最限度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方便,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办事最快、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推动审批极简化,广阳区对全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落实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纳入清单管理,建立了“全事项、全过程、全环节”的审批服务标准体系,制作了高频事项“套餐式”办事指南,做到全区行政审批事项“上下对应、流程规范、权责明晰”,实现政务服务公正透明、高效均等、规范便捷。同时,围绕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真正让企业群众感受到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主动走出办事,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及重项目提供上门服务,现场为企业群众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难题,进行精准化业务指导。
变“跟班培训”为“主动指导”。建立业务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抽调业务骨干轮流到各镇和街道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定期通报下放事项业务培训情况及存在问题,切实为镇、街道解决业务办理难题,加快促进基层人员提升业务水平。
变“阶段服务”为“全程代办”。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专区服务功能,设立“企业注册帮办导办专员”,重点项目注册登记事项全流程代办,申请人只需“一窗提交”申报材料,即可完成并联审批、联合评审、联合勘验等一站式集成审批服务,实现企业注册“0.5”个工作日办结。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阳区坚持把方便群众办事作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智慧”上档升级,进一步拓展自助服务终端功能,力推进“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提升工程见效落地,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让服务更具吸引力。
“网上办”得到有序推进。全区各镇(街道)均已完成政务服务事项认领、维护、发布工作。目前,已组织各镇(街道)配置网上办理工作流程,待市级平台完成相关接入端口后,将第一时间组织办理相关业务。
“自助办”取得初步进展。积极与城郊联社联系合作,将政务服务自助设备引入金融网点,实现企业营业执照申领、打印、银行开户一站式服务。目前已购置政务服务智能自助终端2台。
“就近办”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利用银行等社会服务机构的渠道,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各类经营网点赋能,推进政务服务终端在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及各类社会机构经营网点的广泛布设。目前,已布设“裕农通”自助终端50个。另外,全区17个建行网点均已布设智慧柜员机,柜员机中承载“胜利风景区设立”“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等级政务服务事项22项和“我要办公积金”“我要办出入境”等便民服务事项10项,初步实现了分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理。
在广阳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班子成员轮流带班,专门协调解决企业群众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受各种原因影响不能顺利办理的问题,为企业群众开通释疑解惑、解决难题的“直通车”。
同时,设立“政务服务官”,由中层干轮流值守,负责向企业群众主动提供前期咨询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政务服务官”已为办事群众和企业解决问题400余个。在此基础上,他们聘请由区、政协、统战、工商联等门推荐的30名监督员,分组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活动,已收集监督员反映问题8个,后续适时座谈会,及时安排整改。同时,政务服务显著位置公开营商环境帮扶投诉热线和区长热线,录制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视频,广泛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