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7月5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今天,秦皇岛市新闻办举行“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高质量发展和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该市在实施12方面69条稳定经济运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又围绕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3个方面制定了9条“含金量高”的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做做强做优。今年1至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高于全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排名全第3位。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就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中,秦皇岛市为进一步加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扩投资、强技改、上项目、增后劲,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两条政策措施。
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及高质量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实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奖补。对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按照企业购置设备(包括计入固定资产的各类仪器、仪表、工器具、生产用车辆等运输设备和软件有效投资)的5%给予奖补,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获得级以上资金奖补的项目,市级不重复给予奖补。同一企业同一年度实施多个项目的,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补,累计奖补金额不超过企业上年度对地方的贡献。
以上政策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每年由市工信和市财政联合发布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时间、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并组织实施。
在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秦皇岛市为鼓励、支持和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做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4条政策措施。
支持企业做做强。对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奖励。
支持单项冠军企业。对新获评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新获评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
支持智能化制造企业。对新评为级智能制造标杆的工业企业、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入选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的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评为世界“灯塔工厂”的工业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支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对纳入升规企业培育库并首次上规入库的工业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5万元奖励。
同一企业可以重复享受上述4条奖励政策,累计奖励金额不超过企业上年度对地方的贡献。以上政策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每年由市工信和市财政联合发布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时间、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并组织实施。
在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中,秦皇岛市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在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3条政策措施。
资金奖励。对新认定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
金融扶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较上年实际新增贷款,按照贷款当期LPR利率的20%给予利息补贴,单个贷款项目给予12个月财政贴息。
数字化扶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对自动化设备购置与改造、信息化软硬件购置、系统与服务等费用,按照不高于实际投入额的10%给予支持,不超过20万元,每年不超过5家。
同一企业可以重复享受上述3条奖励政策,累计奖励金额不超过企业上年度对地方的贡献。以上政策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由市工信负责具体解释工作。每年由市工信和市财政联合发布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时间、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并组织实施。
此次出台的措施主要有特点:一是坚持项目导向,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全力以赴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二是坚持企业导向,把壮市场主体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重点鼓励支持培育规上工业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结合新动能培育、5G+工业等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对企业智能制造、单项冠军、数字化转型等支持力度。三是坚持创新导向,为提高政策措施的实效性,秦皇岛市在起草过程中几易其稿,认真学借鉴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政策措施,如支持工业企业做做强、金融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