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孙雪梅)短耳鸮是一种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的猫头鹰,由于它昼伏夜出,观测困难,自带神秘色彩。近日,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却利用先进设备,经过连续一个月的监测,最终成功监测到了短耳鸮的夜间活动轨迹,这也是全国首次成功监测到短耳鸮夜间活动轨迹。
在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站长李军向笔者展示了三只短耳鸮的夜间活动轨迹。这三只短耳鸮是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2021年10月救助康复,并于2021年11月19日安装后,在北戴河区进行放飞的。轨迹显示:编号为ch058的短耳鸮飞行距离最短,目前在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编号为ch060的短耳鸮飞行距离最长,已经距离放飞地600多公里,目前在河北邯郸市名县停留;编号为ch055的短耳鸮目前停留在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它曾在不久前夜间飞越了渤海湾。
“之所以能够精确定位短耳鸮在夜间的活动轨迹,归功于研发单位为他们提供的北斗定位夜行鸟类。”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站长李军介绍,与传统鸟类必须依靠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而驱动信号发射器不同,这款新型通过特殊技术获取电能,不受时间、天气、光线等因素的限制,特别适合短耳鸮这种喜欢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持续稳定的电能供给,帮助把目标所在的经度、纬度、高度等位置信息以及体温状况源源不断地回传。研究人员通过对回传的数据综合分析,就能实时监测鸟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它的生活性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杜利强说:“此次监测到短耳鸮的夜间活动轨迹,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揭开短耳鸮的神秘面纱,同时也对我们研究其他夜行动物提供良好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