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着力优化提升职业教育促就业
瞄准就业刚需 构筑职教高地
今年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烘焙专业毕业的李丽(左),在秦皇岛原麦时光烘焙馆找到称心的工作。图为烘焙馆老员工正指导李丽做蛋糕。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第一个字是头,第二个字是目,第三个字是耳,现在同学们找出它们对应的图片。”9月14日下午,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红杉树紫金幼儿园,教师张美慧用图文对照方式教孩子们学生字。
张美慧是今年青龙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毕业的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刚毕业就找到了工作。“我们同学分都有工作了。”张美慧说。
“秦皇岛职业院校每年毕业学生约15000人,2019年到2021年,高职院校毕业生3年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中职近99%。”秦皇岛市教育副长孟凡功说,像酒店管理类、营销类、机加工类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优化专业设置,让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对接
“我们指导和支持全市职业院校瞄准市‘十四五’规划和‘532’产业布持续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集中优势打造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集群。”孟凡功说,截至8月底,全市职业院校围绕17个专业类,共开设专业333个,其中高职院校开设专业186个,中职学校开设专业147个,新增专业27个,撤并陈旧专业14个,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
“我们今年重点加强了财经类、旅游类、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专业。”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郭志敏说,该校打造了“旅游”“健康”“智移云”“物流”等专业链,深化了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对接。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则着眼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结合学院传统办学特色,在今年确立了打造“以外语为基础,以经贸为重点,教育、旅游、传媒协同发展”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全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文化教育专业群、财经外贸专业群、旅游康养专业群、数信传媒专业群专业群。
毕业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幼儿保育专业的张美慧正在教课。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秦皇岛特色经济发展需求,与全市各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与耀华玻璃集团在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建玻璃产业学院,每年输送量毕业生进入耀华集团实、就业。
此外,今年全市的各中职学校为适应秦皇岛旅游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以及健康和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的需要,持续优化专业设置,新增了中医康复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和智能机器人等专业,专业布得到进一步优化。
•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广度
为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秦皇岛市教育与市发改委合作,自2020年起,连续3年组织“河北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申报工作。前两批次共有8家企业通过级验收,入围了河北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单位,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职业院校与937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市域内企业436家,市域外企业501家;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633个,其中校内232个,校外401个;与企业共同课程272门;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达到了531名。
市教育还依托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围绕、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目标,促进政、行、企、校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目前,平台的基础功能已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
为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入对接,持续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秦皇岛市教育于今年5月组织线上职业院校“1+X”证书工作推进会,指导各职业院校依据所开设专业,积极对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培训评价组织共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今年以来共申报“1+X”证书79项,其中市属高职院校53项,中职学校26项。
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各职业院校还充分发挥专业、师资、设备、实训场地等优势,主动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近5年,共开展培训项目72个,培训人数73212人。
•强化师资,以优质教学促专业提升
秦皇岛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师资队伍,建立了一支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实用人才,还把当地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今年,该市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制度,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了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机制,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满足学校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完善了教师培养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新专业知识,以教师的成长带动专业的进步。积极组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和听评课等活动,统筹安排教师入企实训,教师实践基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育人。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极提升。
目前,该市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4.5%,中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0.7%。此外,多名教师在和级职业能力赛中,涌现出“河北突出贡献技师”“河北三三三人才”“燕赵英才”“全国技术能手”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