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秦皇岛:山乡“特产”蝶变记

发布时间:2023-08-30

从日光棚到恒温培养室,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到现代企业车间,从坐等客商上门到直播带货线上营销……在秦皇岛市,科技赋能、云端助力,正在为山乡特色农业产业带来新变化。

工厂车间“采”蘑菇

在青龙肖营子镇香菇产业示范园菌种菌棒厂,400平方米恒温培养室内,机械化的架子上,一箱箱菌棒整齐码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菌香,而过去,菇农们一般是利用日光棚进行菌棒培育。

恒温室内,菌棒全实行智能化培养。新华社记者郭雅茹摄

“过去,温度、湿度及无菌环境都得不到保证,导致菌棒培育率低、成品率低、出菇率低,菇农培育风险、成本高,恒温培养室解决了这些问题。”香菇产业示范园项目负责人范兴强说。

菌种菌棒厂设有培养车间、生产车间、原料车间和冷库,每个培养室可放置6.5万棒菌棒。工厂化生产缩短了后续种植时间,把食用菌种植从“两年三季”变成了“一年两季”,成品率也提高。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青龙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稳定在年产5100万棒,总产量2.6万吨,食用菌产业持续带动6.5万人稳定增收。

实验室里“种”甘薯

在卢龙县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脱毒组培繁育中心的实验室里,来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专业的研究生们,正在对脱毒试管苗进行无菌扩繁。自2019年开始,每年甘薯种苗繁育季节和寒暑假,学院都会有3到5名研究生到中薯公司的“卢龙甘薯科技小院”从事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杂交后代鉴定、栽培性状调查等工作。

“脱毒种苗被誉为甘薯产业发展的‘芯片’。”公司技术员刘学茹说,常规种苗的亩产在1000公斤到2000公斤,而脱毒种苗亩产为2000公斤到3000公斤。

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刘学茹查看试管苗长势情况。新华社记者郭雅茹摄

“我们会将脱毒种苗定向发给河北中薯食品甘薯加工联合体中的育秧企业。”公司董事长刘旭说,目前已经带动联合体成员13个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的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0户。

近年来,卢龙县积极开展甘薯种苗脱毒培养,了甘薯组培脱毒实验室。目前,全县脱毒种苗供应能力已达到2亿株,脱毒种苗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

直播间里“卖”板栗

在青龙朱杖子乡卧龙池村的润泽板栗专业合作社电商直播室,合作社负责人殷雨晴通过直播,介绍青龙的风土民情与农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点赞、下单。

“青龙地处燕山深处,优质农产品多年来‘藏在深山人未识’。”殷雨晴说,以前农产品销售渠道特别窄,现在通过直播,不仅打开了销路,还提升了知名度。带货品种从单一的板栗扩展到青龙分农产品,“前几天我搞了一次线上活动,不到4天,总销售额超10万元。”

与殷雨晴有同样感触的还有五指山村的韩文亮。前两年她回到老家开网店时,村民都不相信靠着一台电脑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但一次助农直播活动让村民见识到电商销售的威力。

“曾经有一次,两天3万多笔订单、70多万元销售额,打单机接连打坏两台。”韩文亮说,如今村里有120多位村民开网店、做直播。

韩文亮(左一)与驻村干一起直播,销售本地板栗。新华社记者郭雅茹摄

日益红火的电商销售,帮助优质农产品打开了“山门”。在青龙,到2022年底活跃电商店铺已超过3700个,带动近5000人就业,农村网络零售额超15亿元。(记者闫起磊、郭雅茹)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