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秦皇岛市冀东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水稻品种试验田里,微风拂过,金色的稻浪翻滚。负责人陈继东正在仔细测量试验品种水稻的株高、有效穗、穗粒数,把握水稻成熟的关键期,对新品种水稻育种工作做最后的研判。
抱着沉甸甸的稻穗,陈继东特别开心。
“你看这个区域的4个野生濒危物种,其中两个长势非常好,株高、籽粒都具有优势,再看旁边两个品种又矮又黄,产量必定低,不适合冀东地区种植。”陈继东介绍,今年5月,试验站最新引入野生原种水稻品种27种,进行包括病虫害防治、绿色无公害、数字化农业、土肥水等专项试验。
轰鸣的收割机轻盈地在田间打着来回。
“你看这一缕儿,稻曲病非常严重,抗病性差,不适合在咱们这个地区生长。”陈继东拿着一束黑绿色的稻穗讲,经过一阶段种植试验,有7个新品种原种水稻和两个野生濒危物种试验成功,它们具备较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原种水稻可在冀东地区面积推广种植,有望很快走上百姓的餐桌。
在陈继东身后,灿烂秋光下,遍地金黄,沃野如画,沉甸甸的稻穗将稻秆压弯了腰,今年试验田原有品种再次高产丰收。割稻、脱粒、装车…………试验田内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气呵成,粒饱满的稻粒尽收囊中,开镰时节,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这颗粒多饱满,你摇一摇,掂掂分量,今年是个好的丰收年,试验田的亩产量能提高300斤左右,达到每亩1000斤到1300斤的收成!”陈继东抱着刚割下的束稻穗,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为农民提供安全、高产的种子,保障粮食安全,让百姓吃上美味健康米,就是试验站的终极目标。
轰鸣的收割机轻盈地在田间打着来回。
2016年,农业农村在北戴河新区挂牌冀东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6年来,试验站在严谨审慎的科学种植试验中,已为冀东地区选育水稻种植新品种1000余种、玉米新品种2.4万余种、小麦新品种500余种。综合试验数据显示,冀东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种植管理模式下种植产品,目前,试验站已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镇的农户,在1万多亩农作物种植中向着数字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发展方向稳步迈进。
“我从事的就是农业生产水稻育种等工作,希望在我的试验田筛选出本区域最优质的种子,以实际行动为粮食安全作出一份贡献。”陈继东说,下一步更要踏踏实实育良种、种好粮,以丰收的硕果为乡村振兴、国富民安添砖加瓦。(全媒体中心记者江虹、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