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7月21日讯(记者孔思远)今天上午,“书写美丽河北 献礼百年”河北最美自然资源媒体行活动来到秦皇岛市,实地走访铁门关至哈动力岸线整治修复现场、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现场,亲临体会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给秦皇岛带来的新变化。
盛夏海风轻抚着海边的游人,浴场上金黄细腻的沙海,连接着一片碧海蓝天,采访团成员感受着秦皇岛这座海滨城市所散发的独特魅力。之所以能有如此美景,就不能不提到秦皇岛近年来实施的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四级调研员姜集伟介绍,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极端天气频发等多种原因所致,秦皇岛海滩侵蚀后退严重,分滨海栈道倾斜损坏,沿海防护林和滨海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浴场海滩生态功能和旅游休闲价值不断下降。
为了扭转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早在2018年,秦皇岛就便率先对海洋保护现状与受损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超前编制了《秦皇岛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项目库(2018-2021年)》,对近年实施的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海岛整治修复保护、海洋生态修复及保护等类工程进行合理规划。
在渤海综合治理战行动伊始,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要求,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充分结合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工作,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了9个工程作为渤海综合治理战生态修复项目,分别是: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工程、北戴河东海滩岬湾岸线修复工程、北戴河中海滩侵蚀岸段整治修复工程、北戴河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工程、铁门关至哈动力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唐子寨至海监基地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滦河口北岸滨海湿地整治修复工程、秦皇岛市河东浴场岸线整治修复工程、蒲河口至新开口中段岸线整治修复工程。目前,9个生态修复项目已全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并顺利通过级终验收,实现滨海湿地整治538.28公顷、岸线整治修复14.623千米。
“我们目前所在的铁门关至哈动力岸线整治修复工程,距离老龙头景区只有几十米,”河北地矿第八地质队海岸修复所技术负责人指着西面的长城继续介绍到,这里以前是一片非常好的沙滩,后来因为被海水侵蚀,有些岸段沙滩宽度只剩下几米,导致游客逐年减少,经过我们的修复,现在沙滩宽度已经达到了近100米,不仅恢复了原有浴场功能,还提高了岸线防灾减灾的能力。
与铁门关至哈动力岸线整治修复工程相似,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工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这条距离秦皇岛著名旅游景点鸽子窝公园以东5公里处的沙滩已被基本侵蚀殆尽,岸边的分木栈道也被毁坏,甚至威胁着通往北戴河的滨海道。经过2年时间的修复,这里已经恢复了原貌,甚至拥有了比以前更优质的沙滩。那么秦皇岛众多被海水侵蚀的海岸线是如何在修复工作中实现这一完美转变的呢?
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四级调研员姜集伟介绍,秦皇岛市在岸线修复工作中,以效法自然,恢复自然演变动态平衡自营力为目标,在深入研究海滩侵蚀机理及修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覆植沙丘-滩肩补沙-人工沙坝-离岸潜堤”的海滩静态平衡修复模式:在海滩后滨设计沙丘,种植固沙植被,形成生态海堤;构建人工沙坝,营造海滩沙源引擎;同时与离岸潜堤共同起到消浪作用,构建了静态平衡海滩,形成了健康的海岸生境系统。该修复模式通过透水潜没式人工岬头并预留潮汐通道,可有效保证岬湾的水体交换能力,极减小了引发海水水质恶化和藻华现象爆发的概率,避免了传统防护方法中构筑物对海岸生境造成的影响;通过人工沙坝和离岸潜堤的组合应用及合理设计,起到消浪和沙源补给的多重保护,减小了海滩修复中产生侵蚀热点、裂流等典型生态安全问题的概率。
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目前,秦皇岛海岸线基本实现了海滩自然演变下的动态平衡,打造了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海岸生境,沙滩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恢复和提升,为公众滨海旅游提供了优质的海岸环境,也为海洋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