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7月11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今天,记者从秦皇岛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该市海港区围绕“抓提速、增占比、促跨越”经济工作主线要求,聚焦聚力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2022年,在全26个主城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三,综合绩效目标考核排名第五,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海港区精心布10个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基地、园区,绘就经济发展“蓝图”。该区以奥科宁克、中信渤铝等龙头企业为核心,谋划引进一批铝型材精深加工项目,推动铝应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打造百亿级新型铝材及汽车零件产业集群。以益海嘉里、中储粮项目为核心,引进一批粮油机械、冷链物流等“补链”项目,打造北方最的百亿级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首钢首秦既有园区为核心,立足利益共享,创新合作模式,引进高端项目,打造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耀华集团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汽车玻璃、电器玻璃等精深加工产品,打造百亿级玻璃制造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以层压机为龙头,以光伏基础零件与关键基础材料为两翼的光伏装备产业体系,加快海泰光伏、金昱太阳能、博冠科技等层压机提级扩能项目,打造百亿级以上光伏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中氢科技项目,积极构建氢燃料电池、核心零件、电堆产品等氢气制储运装备产业体系,打造百亿级以上氢能配套产业集群。借助龙家营编组站、港口等港铁联运优势,充分发挥冀盛物流等现有企业集聚效应,加快冀航仓储、久昌物流二期等项目,推进物流业向高端化和专业化转变,打造百亿级以上冷链物流产业集散中心。以中港国际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为依托,全面提升农副产品购销和储备能力,构建连接华北、东北、京津地区集散枢纽,打造交易额过百亿的宗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以数字贸易赋能产业发展,依托天晖集团仓储规模和销售网络优势,推动数字贸易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交易额超过3百亿的数字贸易创新服务基地。瞄准生命健康、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打造百亿级以上圆明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同时,该区坚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不断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全力打造服务便捷高效、市场包容、竞争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该区力唱响重商亲商安商主旋律,年初全区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进一步释放加快发展的信号,提振加快发展的信心,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打包出台《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从政策层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坚持向要动力、增活力,实行1名区级领导牵头、1个专班推进、1个协会搭台、1个银行助力的“四个一”工作协调机制,深入践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每月开展政企对接交流,解决问题工作专班,现场解决和限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全力营造多方共赢的营商环境。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深化项目“六即”,严格执行领办代办、全程跑办,项目极简申报、极效审批、极速落地,打造“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的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的项目推进模式。健全完善“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让执法既守法、又有温度,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全力营造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度的营商环境。
此外,该区按照“东提、北拓、南融、西控、中赋”的城市发展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交通为骨架、重要节点和重要项目为支撑,提升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配置能力,全力打造“人口净流入、产业再升级、项目快聚集、品质更优化”的一流主城区。该区计划实施富新路、燕山街东延伸、柳高路、兴电路等路网,加快东港路、北环路、北二环、新102国道等道路面貌提升工程进度,改善城市东面貌。北拓空间,产城融合发展新城区。加快北发展步伐,实施滨河道、兴民街东西延伸等道路,逐步拉开城市框架。南融业态,拓展港城互动发展新区域。统筹临港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加快东、西浴场改造提升步伐,推进海滨路附港设施容貌提升项目,增强沿岸一线文旅产业集聚度。西控低端,打造城市品质优化新典范。聚焦行政文化“双中心”定位,加快长江道西延伸、南岭东路北延伸等道路,谋划启动市周边南寺路、规划三路、文生街等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等高端项目,提升片区功能。中赋能级,夯实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推进教育、医疗、文体、市政等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优化商贸业态,提升老商铺功能品质,体现中心区域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