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高扬)6月15日,笔者获悉,为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创新五项举措,全面整治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隐患,实现铁路沿线环境明显改善。
落实责任清单化。市交通运输建立安全隐患核查、整改销号两个工作台账,对铁路沿线两侧100米等隐患点逐一核查、登记造册,让安全隐患“清仓见底”。结合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设置铁路安全监察队,强化组织保障。
推行“双段长制”,将隐患排查常态化。市交通运输积极探索“路地共治、全民护路”治理模式,建立门和铁路门“双段长”责任制,在城市区1公里或城区外5公里各设立1名段长,铁路门段长负责铁路红线以内地段,镇街属地段长负责沿线红线以外地段,全市共设立“双段长”88名,明确巡线检查、对接会商、问题处置、信息上报等工作职责和流程,并在铁路沿线竖立公示牌,公开举报电话,有效减少和预防环境隐患引发的行车事故。
为将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效果最化,市交通运输积极协调农业农村门,加强铁路沿线农业农村生产、养殖、塑料棚、反光膜的隐患整治,重点清除铁路两侧500米范围内存在的隐患,同时,拆除铁路沿线违章建筑,有效遏制漂浮物隐患的滋生蔓延。
推行“互联网+”,将安全监管科技化。依托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保障中心数据、智能化等功能,市交通运输在京哈线、津山铁路两侧布置视频监控设备578路,对铁路沿线桥梁、道口等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预警,并与公安、政法、气象等门数据对接,在全市搭建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隐患电子网络系统,铁路门人员及“双段长”通过手机软件就能及时上报巡查和处置情况。
将联防联控机制化。市交通运输在全率先推行铁路门、乡镇与责任当事人三方签订《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风险点安全互保协议》,对建筑物、广告牌、防尘网等地面附着物的责任主体、安全隐患、防护措施、责任后果等内容进行明确,全市共签订三方互保协议62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