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刘允儒)今年以来,石家庄深泽县深入开展村级规范运行提升活动,将建示范街创建作为抓规范促提升的重要抓手,聚焦“展示建成果的‘晒场’、联系服务群众的‘终端’、激励员干的‘赛道’、传播新风正气的‘舞台’”一街四效,切实夯实基层建根基。
“造欣一个人,伺候着瘫痪的儿子,照料着上学的孙子,十多年了,家里里里外外打理的特别干净,靠种几亩庄稼没跟伸过手,平时街坊邻里有什么事儿还主动帮忙,要选咱们村的道德模范,我推荐张造欣。”5月14日下午,在深泽县西内堡村的“建小院”里,员和群众齐聚一堂,家畅所欲言,对心目中的“道德模范”作推荐表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村民们最终评选出了张造欣、王会平两位道德模范。
西内堡村建小院就在村委会西南不到50米的地方,是用群众的闲置空房改造而成的,小院有一排养着莲花的水缸,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进屋即见一个便民工具箱,里屋摆着村民喝茶议事的方桌。接地气的建小院成了集村民议事、为民服务、化解纠纷为一体的建工作平台。
村民议事有了“主场”
总人口近5000人的西内堡村是全县第村,因为人口多,基层治理一直很“吃劲”。
西内堡村崔文斌说:“之前遇到推选先进、发展员这类事,喊人们到村委会开会研究,没人愿意来,就算来了,对立的两面也是谁都别想上,互相不对眼办不成事的时候太多了。”
为了让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今年西内堡村开始推行“村民议事”制度,村里小事都拿到建小院议一议。
“在建小院村干说了不算,我们老百姓说了才算。”如果说以前村里开会是干说,群众听,那在建小院,民主决策的“话筒”被递到了群众手中,村里将退休山请回来主持建小院的村民议事,村“两委”定期到建小院了解民情民意,收集群众诉求,能马上解决的,村干当场表态,不能马上解决的,及时群众会议研究解决。
建成不到两个月,建小院已经了7次村民议事会,解决了3件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建小院有效消除村民提意见嫌麻烦、怕得罪人等心理,破解群众议事参与率低、议事质量不高等难题,真正实现村里事家提、家议、家定、家办,成了村治理的有效阵地。
为民服务多了“平台”
西内堡村探索建立了“1+64+N”的服务群众模式。“1”是指一个服务平台。建小院为村民提供了一方休闲娱乐场所,来到小院喝一壶清茶,看一份书报,赏一方美景,聊聊村里事,说说身边人,成了西内堡村民的日常。小院的便民工具箱,小到一把剪刀、一卷胶布,到一个打气筒、一个锄头,也随时供村民使用。同时,小院的村调会专职化解纠纷,现在村民有了矛盾纠纷,不再吵架、打闹,而是先上小院理论,建小院让绝分矛盾纠纷解决在了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
“64”是指西内堡村的64名员志愿者。“N”是指员志愿者根据自己的专长定期到建小院开展的志愿活动。在建小院,已经开展过一次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培训课、一次免费理发活动、一场针对宅基地申请和使用的法律讲堂。
“平时歇着就是在家看电视,想出门也没个好去处,现在有了建小院,这么好的环境,家伙在一块儿歇着舒服多了。”通过建小院,最明显的变化是村民们生活状态的转变,出来遛弯活动的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闷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在门口呆坐抽烟的少了,邻里之间更和谐了。
西内堡村的建小院实现了群众当家做主,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发动员做志愿服务让广群众得到实惠,有力地强化了农村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构建新形势下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进一步密切群关系,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乡村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