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王立坤 通讯员张朝阳)高挺拔的身材,温文尔雅的眼神,斑驳整齐的头发,不苟言笑的表情,这是林冬留给人的第一印象。2021年的最后一天,林冬少见地出现在单位的楼道里,他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纸上记录着什么。“同事遇到了个棘手的案子,找我商量,我帮他找找突破口。”挂了电话,林冬向我们解释。作为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科的办案人员,林冬因为出色的办案能力,被同事誉为市场监管工作的“福尔摩斯”。
图为林冬在查看案件材料。
25年奉献基层 查办案件500多起
林冬说:“从事市场监管工作就一定要了解市场、熟悉市场,真正沉入到基层一线。”这也是在单位很少见到林冬的原因所在。
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他的一直是“脚不沾地”,不是在办理案件,就是在办理案件的路上,不是在督导各地执法工作,就是在去督导的路上。
疫情防控期间,林冬和同事们的工作又增加了战疫情、稳市场、促安全的内容。一转眼,当年指点江山的小伙子成了老成持重的“白头翁”,刚刚45岁的他已经霜染双鬓,“在我们里,我还是最年轻那拨的呢!”
图为林冬和同事们在市场督导检查。
作为一名“老”行政执法人员,经他手查办的案件有500多起,罚没款近千万元,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实战磨炼成长 一切违法行为都是“纸老虎”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林冬多年的实战磨炼和在市场各工作岗位的摸爬滚打。“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监管压力,案件类型多,必须学会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中寻找蛛丝马迹。”林冬说。
当年那个青涩的小伙子蜕变成一位足智多谋的办案高手。
不久前,林冬接到一网民投诉某网购平台强制扣费,他和同事亲测该网络平台的程序设计,并留存影像资料后,才通知平台提供相关资料。“跟我们预想的一样,平台提交的资料里面显示不合理程序设计已经修改过了。面对我们执法记录仪留存的证据,他们无言以对。”林冬说,多年的实战办案经验成了他最可贵的财富。
有一次,他和同事办理一宗商业贿赂案件,办案过程中,同事很奇怪他为什么不去查涉事公司的账目,“能商业贿赂,账目肯定是干净的,得从重要人物身上下手。”
就这样,敏感、敏锐、敏捷成为林冬的惯。
苦练专业技能 成为技压群雄的“老师父”
“当年跟着我师父的时候,他在业务上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1996年,林冬从工商干校毕业后直接到工商门工作,在单位跟着师父“混”,25年后自己也成了传帮带的“老师父”。
“在行政执法范畴里,市场监管是个头,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了工作岗位肯定不够用,执法经验非常重要。”林冬深知这份工作对执法人员的要求,必须个个是多面手,他和同事们从来不敢放松业务学,尤其是在梳理市场监督管理法律的法条时,更是细致精准,“我们对法律法规掌握不扎实,市场中就会有人钻空子。”
图为林冬和同事分析案情。
因为办案经验丰富,林冬多次被兄弟单位邀请去讲课,传授经验,甚至把课程上到了外份。“我的课件和别人的不一样,只有一个纲,哪里让我过去讲,我得先问问人家当地的支柱产业是什么,主要经营行为在哪个行业,围绕这些给出精准的案例。”林冬总是把办案子比作中医望闻问切,摸好了脉,才能对症下药。
现在,这个“老师父”还经常接到“学生们”的咨询电话。
坚持守正创新 继续做市场监管的“福尔摩斯”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2021年4月,媒体曝光河北廊坊分房地产售楼处涉嫌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面对互联网+数据时代侵犯个人隐私的新型违法,执法人员在取证及对违法事实的法律认定方面,都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林冬被河北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稽查指派与其他办案人员组成办案专班对该案展开调查。
办案专班通过专业技术学,掌握了人脸识别技术软硬件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式,对执法取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制定了检查方案,保证在现场检查提取证据以及与涉事企业律师谈判等环节的高质量工作。经过数轮交锋,4家涉事企业全承认违法行为,并承诺积极改正并接受行政处罚。
具体的侦破过程,林冬都详细记录,以便在处理其他案件和授课时借鉴。他说,“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面广且杂: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商业侵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还包括老百姓的消费、冷链监管、停车收费、电动车生产,等等。每年还有各种专项治理,不懂,不全面不行,不创新工作方法,更不行。”
采访中,林冬的电话或信息一直没有停过。他说,有的是兄弟单位问案子的,有请求协助调查的,有情况的反馈。“每天都要接许多电话,分都是让给‘开药方’的。”对这些,林冬一直是“来者不拒”。在他看来,能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家,既能提高办案效率,还能让执法队伍越来越强。“这也是传承啊。当年我刚入行时,我师父也是这样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