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守护美丽会的最靓底色——石家庄市圆满实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目标

发布时间:2022-12-23

守护美丽会的最靓底色

——石家庄市圆满实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目标

伴随着2022年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冬日的石家庄蓝天为幕、气爽天净,为现代化、国际化美丽会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刚刚过去的2021年,在委、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精心帮扶指导下,市委、市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改善气环境质量,守护民生福祉为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的“心肺之患”,在各级各门和全市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十”,扭转了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多年居全国末位的被动面,百姓的蓝天获得感不断增强。 

高位推动 打造气污染防治“动车组”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扭转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污染指数落后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现代化国际化美丽会城市的迫切需要。

市委、市高度重视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多次专题研究署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张超超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气污染防治工作,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市委副、市长马宇骏多次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和调度会,谋划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五项机制”。主管市领导数次带队夜查,强力推行市、县两级领导常态化带队夜查机制,日复一日对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日调度。

为深入推进气污染防治工作,石家庄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网格化环境监管“1+4”问责机制等五项制度,力加强了制度保障,通过全方位加环境监管密度、力度、广度、深度,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1年5月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全员、全时、全域、全行业推进排查、整治行动。在2021年倒计时100天之际,还开展了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激励全市生态环境队伍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9月以来,生态环境每日精准调度、指导帮扶,特别是进入12月月以来,抽调多地执法人员490余名开展集中交叉执法。市坚持每日调度,精准指挥县(市、区)及时消除气污染隐患,为改善全市空气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市密切调度气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一步加快了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步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市气办和市生态环境咬定改善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按照“减总量、管夜间、控扬尘、削高值”总体思路,实行时会商、日排名、日通报、日调度,严格落实预警提示、通报曝光、定期约谈、解剖督查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责任落实到基层。各县(市、区)对标对表抓落实,各方携手齐参战,推动气污染防治任务落地见效。

科学谋划 打好精准治污“组合拳”

石家庄市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管、控、调”综合发力,环环相扣,为功,重在平常、日常、经常,把每一项管控措施落实到精细处。 

源头严管:科学规划 尽锐出战

谋定而后动。石家庄市科学谋划气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制定了《石家庄市2021年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实施气污染管控 确保持续推进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高标准绘就打好全年气污染防治战的作战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按照各项既定方案,全面抓好落实。市生态环境常态化实施领导和科室驻县包联、各县(市、区)安排双驻厂员进驻重点企业全面督导帮扶等工作机制,确保重点时段空气质量有效改善。

全市公安和生态环境门协调联动,组成联合执法专班,对危害群众生态环境安全、群众反映强烈的偷排偷放、超排超放、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市生态环境统筹市、县两级环境执法力量,抽调258名执法骨干组成11个执法组和19个夜间交叉执法组,白天严管,晚上严查,努力实现环境污染根源治理。

同时,紧跟环境执法进程,在媒体上公开曝光84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依靠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强力量,督促企业牢牢树立环保意识,积极整改,不断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努力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全面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过程严控:科技监管 精准发力

市生态环境组建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精准指挥调度,最程度“削峰降速”,尤其是针对重污染天气过程,提前预警、迅速响应,分类管控,无缝衔接;实行“双岗双班”制度,及时下达管控指令,同时安排人员检查反馈指令落实情况,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消除污染高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平台接入了环境监测站、涉企在线监控、工地在线监控、渣土车在线定位、秸秆焚烧视频,以及气象预测预报等数据,全市818家工地安装PM10在线监测仪1235台,视频监控6000余路,为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霾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综合应用卫星遥感热点监测、激光雷达走航监测、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河流应急监测预警、高架源企业在线监控数据远程质控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综合监控数据整合分析和整体指挥调度能力。

全市持续开展在线监测数据“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260人次,检查重点排污单位1556家次,发现环境违法问题230个,办理自动监控设施违法案件8起,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保证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

科技监管为石家庄市的广阔天空安上了“永恒之眼”,精准管控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对症良方”。根据专家分析研判,全市持续开展了以整治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重污染天气应对等系列行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调整结构:减排降碳 绿色引领

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重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靠的是精准施策和担当实干。防治气污染要把企业管好,绝不是把企业管死、把产业管死,是要认真落实委、要求,对企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做到一厂一策、精准管控。

全力实施煤炭消费总量压减和清洁能源替代,做到新增涉煤项目立项“零审批”,采取综合减煤措施,严格控制钢铁、电力、建材等主要行业耗煤量。华电石家庄热电2台20万千瓦燃煤机组、宏源热电2台0.6万千瓦燃煤机组关停到位,栾城区腾达供热站已于10月底完成供热替代;同步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替代,完成元氏县惠源淀粉厂和赵县友谊化工有限公司天然气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工作。

同时,印发《石家庄市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行动方案》《石家庄市2021年强化劣质散煤管控工作方案》等多个方案,组织各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督导检查,严厉查处违规销售、存储散煤行为。2021年以来,煤检站共检查运煤车辆18822辆,抽检煤炭样品4415个批次,查扣散煤150吨。

为进一步降低NOx排放量,有效解决机动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石家庄市本着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的原则出台多项措施,提前淘汰老旧车辆,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1年7月1日起,全市97家重型柴油车销售企业,已全按要求销售符合国六a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30407辆,推广新能源车16662辆,建成充电站600余座,充电桩2万多个,数量居全首位。

在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石家庄市进一步健全完善正面清单制度,实施差异化管控,杜绝“一刀切”等简单化操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期间,优先保障正面清单企业,不限产、不停产、少检查、少打扰,利用分表计电、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远程执法手段实施监测监控,对正面清单企业减少非必要现场执法。

同时,通过政策引领,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污染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常态长效 绘就蓝天白云“新画卷”

争取更多的蓝天白云是为谋福祉的重要方面,是石家庄市气污染防治工作坚持的出发点。

“蓝天、白云、朝霞,你看多美,看着就让人高兴!”2021年12月31日,市民王汝春指着清晨拍摄的照片对记者说。素有“天空摄影师”之称的王汝春,从2014年以来,一直坚持用镜头记录石家庄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明显成效。

“自从开始拍摄蓝天专题以来,2021年是蓝天天数明显较多的一年,好多日子拍的都是蓝天。”王汝春感慨着从“雾霾”到“记录蓝天”的巨变化。从他的电脑中打开2021年拍摄的360多张天空图片,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醉人的“石家庄蓝”,抑或还有朵朵白云点缀其间。

2021年以来,蓝天如海、白云如帆的生态美图频频刷爆朋友圈,给市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舒畅和惬意,也深深吸引了远道来石做服装生意的刘先生:“石家庄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尤其好。我把家从外地搬了过来,以后就在这儿定居啦!”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回顾2021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带给我们由衷的欣慰和无比的自信,全市各级各门和全市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敢打必胜,克难,为功,扭转了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多年居全国末位的被动面,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做好新一年度的各项工作增加了更的底气。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2022年,推动会石家庄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守护好气清天净、蓝天白云这一美丽会的最靓底色,是全市的共同期盼,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的一年,要绘就会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画卷,需要社会各界力支持,需要市场主体共同努力,需要各级各门真抓实干。全市上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劲头,敢啃“硬骨头”的拼劲和韧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蓝天白云、群星闪烁成为常态,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群众营造生态宜居、宜商宜业的优美环境,为加快现代化、国际化美丽会城市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 (记者王宠 通讯员郭运洲)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