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11月16日,石家庄市公安宣告。按照“要在石家庄摸索出管理中城市的经验”“为全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样本”的要求,石家庄市公安机关开始了由城市的解放者,向城市的保卫者、城市的管理者和城市的者的转变探索,在新建立前夕的探索前行中,不仅捍卫了新生红色政权,也为全国解放后管理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8年元旦刚刚过去,工委决定派林浩然去石家庄市公安,带着工委的指示精神沉下去工作一段时间,既要贯彻工委指示,协助指导工作,又要参加实际斗争摸情况。
林浩然带着工委的指示赶往了石家庄。上世纪80年代,林浩然深情回忆道:“我带着这个指示到石家庄,当晚市委了工作会议,作了正式传达。在会议上介绍我认识了市公安长陈守中,会后我即随他赶到公安。第二天在市公安和家见面,见到了工委先派去工作的秘书张行言,还有侦察科长王应慈、审讯科长张季良,听取了他们的情况介绍。王应慈讲,石家庄被国民接收后,就成了他们在华北地区各县的中心和反动堡垒,把各种反动力量集中在一起。这里有原来的汉奸、国民中统、军统特务……对我根据地搞特务情报活动,有的带着土匪武装对村民进行突然袭击,扰乱破坏、抢劫财物,群众恨之入骨。我们的队解放石家庄后,许即率领我们组成肃反,进行搜索敌人残余组织人员,搜索敌人的档案文件,搜索敌人的隐藏电台,搜索敌人的武器弹药等工作,收获很。但进城以前各方面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缺乏统一指挥和管理城市公安工作经验……”
林浩然听完情况介绍,家经过讨论商量,立即分头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石家庄市公安坚决贯彻落实工委指示,加了对铁路厂、兴纱厂、炼焦厂为重点的工厂、企业、工商业的保卫工作,派公安人员进厂建立工人护厂队。同时,选派了一分政治水平、文化知识较高,有一定业务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干进入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家打成一片,引导家提高警惕,发现可疑人员和可疑现象及时报告,有力地阻止了敌人的捣乱破坏。干在企业中边工作边发动群众,引导家参加工会、妇联组织,同一切敢于破坏企业生产的行为作斗争。工人们非常希望工厂开工,只有这样,家才能挣到工资,才能养家糊口,他们看到派人来真心帮助复工复产,还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工人们感觉有了主心骨,有了向心力,再也不怕资本家和反动工头的欺压了,企业很快开工生产,恢复了生机,不但解决了工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工人们还响应号召,加班加点开足马力加生产力度,有效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我的父母作为公安干,就是在这一时期,由市公安派往企业工作,他们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最初看到父母在企业工作的老照片和工作日记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作为资深的隐蔽战线的公安干到企业工作的真实原委,当我研究公安史挖掘整理到这段历史时,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林浩然结束了在石家庄的工作,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奉命在平山西黄泥村参与培训接管北平的单八将,紧接着参与接管北平旧警察,建立公安队伍。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推进,南京解放在即,他又随周兴、赵苍璧奔赴南京,接管国民伪都南京警察系统,并出任侦讯科长。
石家庄解放时抓获各类国民军政人员两千多人,审讯处理难度、困难多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人员成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审讯、处理问题不能小觑,这事关的方针政策、事关人心向背,是一项政策性、策略性极强的工作。作为我军夺取的第一座城市,这些问题的处理有着为后续工作示范引领的作用。工委决定再派人驰援石家庄,搞好这场审讯,审清问题,分类处理。
晋西北后委李克农接到指示后,迅速调派了中社一室副陈叔亮为领队的15人工作组,奔赴石家庄,从而上演了一场中社十五勇士战石门的历史剧。
陈叔亮带领中社15位由晋西北徒步向石家庄快速进发。陈叔亮回忆道:“我们当时的成员有15个人,记得有戈矛、晋巩、徐守身、孙振、武创辰、刘坚夫,肖德好像也是那时去的,还有两位年轻人樊学仁、张珍(志)。这些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其他还有几位,一下记不清了。”
工作组到石家庄后,和林浩然等会合在了一起,会同石家庄市公安,统一制定了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分成了七个小组,对关押的国民特务等人员进行了分门别类审讯处理。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全审理完毕。实践证明,这次审讯工作,由于政策对路、方法得当,认真执行了政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并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因为这段工作经历的渊源,1948年5月,陈叔亮受委派重返石家庄市公安,出任第二任长,他带领石家庄市公安全体干警投入了紧张繁忙的新生政权保卫战。他任职时间不长,就奉命奔赴天津,参加接管组建天津公安的重任,后来又转任外交工作。他和他所带领的中社的,是石家庄市公安名副其实的初创人员,更是新城市公安工作的开拓者。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推进,他们带着新的使命离开了石家庄,奔赴祖国各地,为新的建立继续奋斗着。后,他们都成为了政法战线和其他战线的杰出。他们为石家庄的解放、新的建立所作出的贡献,永远不会忘记!(潘卫忠)(作者为石家庄警察博物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