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发布《农业农村办公关于印发农业农村重点实验室(共建)名单的通知》。石家庄市农科院节水小麦育种重点实验室入选,这是唯一一个地市级科研机构入选的重点实验室。
长期以来,河北的小麦种植较为依赖灌溉水,于是有了“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的俗语。针对这种情况,多年来,石家庄市农科院立足河北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围绕种质资源创新、节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小麦品质检测等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创制的种质资源广泛被育种单位利用,构建的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规程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河北乃至全国节水小麦育种提供共性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十三五”期间,市农科院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和创制了一批抗病、抗旱和优质新种质;创新了节水优质育种新技术,完成的“节水优质新品种培育及应用”居国际先进水平;审定6个新品种,其中节水高产广适“石麦26”和水旱兼用型“石麦28”通过审定,获得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据了解,作为、河北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依托单位和小麦育种协作组主持单位,市农科院小麦中心拥有多位、级专家。近年来,中心引进博士6名,培养博士2名,形成了人员结构合理、研究领域涵盖小麦全产业链的科研创新团队,初步构建了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和品质检测相结合的现代育种技术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重点实验室体系,促进与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有机衔接,推进不同层次创新平台的合理布,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遴选出80个农业农村重点实验室(共建)。“农业农村重点实验室(共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分,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科技力量。”市农科院院长田国英表示,节水小麦育种重点实验室,作为此次遴选出的80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将按照“共建、以为主”的原则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制度,加快共享、推进成果落地。(记者李坤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