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10万元 石家庄市市级劳务品牌将获得一次性奖补

发布时间:2023-09-14

记者从石家庄市人社获悉,日前市人社与市财政下发通知,确定对2023年石家庄市市级劳务品牌单位各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用于支持劳务品牌的发展壮。

石家庄市把抓好劳务品牌作为扩就业规模的重要切入点。去年10月份,市人社、市财政联合印发《石家庄市市级劳务品牌推荐认定工作方案》,每年选树10个左右,到“十四五”末计划选树30个市级劳务品牌。同时,对认定的市级劳务品牌,按照每个品牌10万元的标准给予品牌单位一次性奖补。今年经过评选,冀联农民工、深泽布艺人、赞皇枣农、赵州梨农、河北易修哥、新乐瓜农、正定木匠、灵寿文旅新农人、高邑建陶工、元氏机加人等10个劳务品牌被评为2023年石家庄市市级劳务品牌。其中,推荐了赞皇枣农、赵州梨农、正定木匠、深泽布艺人、河北易修哥、冀联农民工等6个劳务品牌参加2023年级劳务品牌评选。

“冀联农民工”是今年评选的市级劳务品牌中唯一一个综合性劳务品牌。河北冀联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冀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对农民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还为农民工记录并生成云档案、云证书、云技能、云信用和持续更新的真实工作履历,形成了以精神面貌好、主动学技能、诚信求进取、遇事能商量为核心特征的“冀联农民工”劳务品牌,近三年累计就业人数超过8000人。来自河北威县的李娟不仅通过“冀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在石家庄市找到一份环卫的工作,而且成为了52名环卫工人的“班长”。她感慨:“冀联平台不但保障我们的收入,还为我们配置了职业伤害保险,让我们能够安心工作。作为冀联农民工劳务品牌的受益者,我希望更多农民兄弟姐妹按着‘精神面貌好、主动学技能、诚信求进取、遇事能商量’的标准要求自己,让更多的用工单位愿意使用冀联农民工。”

石家庄市在力开展劳务品牌创建工作中,力求实现“一县一品”“一县多品”。赵县把打造“赵州梨农”劳务品牌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梨农技能培训、强化服务保障、提高梨农素质等方面入手,累计培训从业人员1.5万余人,为3万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深泽县将“深泽布艺人”特色劳务品牌作为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举措,布艺业灵活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式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创业,也为农村妇女、退役军人、残疾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了就业岗位。截至目前,“深泽布艺人”累计带动就业创业10万余人次,已然成为了深泽县熠熠生辉的“就业名片”。赞皇县作为最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构成了药用酸枣全产业链。该县年培训专业栽培嫁接工4500人,已累计培养3万余人次。“赞皇枣农”已形成从种植、嫁接、栽培到市场管理的有组织、成规模的输出模式,成为了赞皇县独具特色的务工新品牌。

据了解,各县(市、区)将进一步加对劳务品牌力度,对经认定的市级劳务品牌要持续进行指导,加强品牌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每个市级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人数须比上年度增加10%以上或就业人数增加不少于70人,为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高质量转移就业提供保障,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市就业势总体稳定。(记者王静)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