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业节水、水源置换、河湖补水和关停取水井等一系列举措,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
石家庄地下水位8年回升9.99米
河北日报讯(记者张晓超)当前,石家庄市各地正抢抓农时给小麦浇水施肥,如今春灌更多用上了喷灌机等现代农机设备。“现在全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比早先的灌溉方式可节约用水三到四成。”石家庄市藁城区种粮能手刘和宾说。
作为资源型缺水严重地区,2015年,石家庄市被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市。近年来,该市坚持农业节水、水源置换、河湖补水和关停取水井等一系列举措,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
石家庄市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占水资源量60%。近年来,该市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农业种植面积,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201.4万亩,推广小麦抗旱品种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516万亩,农业节水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力推动水源置换,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受水区361.33万农村人口喝上长江水;利用黄壁庄、八一等水库水源,实现农业灌溉水源置换面积15.07万亩。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2018年至今,河道生态补水40.92亿立方米,实现362公里河道生态复苏,水域面积达39平方公里,有效助力地下水位回升。与此同时,依法关停取水井19342眼;投入资金2300亿元,对重点用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2%;全市1060家县级以上政机关、事业单位全建成节水型单位;全市浅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减少443.1平方千米。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实施,石家庄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15年至2022年底,全市地下水位回升9.99米。“我们将坚持不懈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治理华北地下水‘漏斗’贡献石家庄力量。”石家庄市水利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