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看唐山如何实现粮食生产“三个增长”

发布时间:2022-12-08

粮食生产“三个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写在唐山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之际

2021年全市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个增长”,分别达到了734.34万亩、400.1公斤和58.76亿斤,超额完成达目标任务。今年,唐山市将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打造强筋春小麦、鲜食玉米基地、优质水稻、节水型特色杂粮杂豆等特色粮食产业基地

看唐山如何实现粮食生产“三个增长”

2021年6月19日,遵化市东新庄镇后河北村农民驾驶农机在收割小麦。河北日报通讯员刘满仓摄

又是一个丰收年。2021年唐山的粮食生产数据令人振奋:全市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个增长”,分别达到了734.34万亩、400.1公斤和58.76亿斤,超额完成达目标任务。此外,还克服不利天气影响,在全率先完成冬小麦播种任务,为今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穰穰满家,得之不易。近年来,唐山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以抓好良种繁育推广、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走出了一条唐色的高质量粮食生产之路。2021年,唐山市农业农村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保护耕地,筑牢粮食生产根基

“从前,我们这里地势低洼,雨季就怕内涝。自从2019年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以来,沟渠里污泥少了,涵洞和低压线翻新了,排水泵点也更多了,不仅实现了旱涝保收,还为我们种粮户发展规模种植吃下了‘定心丸’!”谈起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变化,玉田县石臼窝镇海昆家庭农场负责人高学良扬起了笑脸。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端牢饭碗,必须加快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唐山市农业农村农田处处长孟庆营介绍说,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粮食产能稳定性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唐山市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在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计高标准农田内容,实行田、土、水、路、林、电、管综合配套,力实施秸秆还田、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推动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农艺措施有机融合。以划定入库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工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粮食生产集聚区,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非农不得随意占用。2021年全市高标准农田35万亩,让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更好巩固和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

守住耕地数量,也要守住耕地质量。耕地质量一旦下降,必然会影响粮食安全。为此,唐山持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发挥84个、级监测点和38个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作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进遵化、滦南、迁安等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沃土”措施,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测土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2%,耕地地力和粮食产出能力显著提升。

看唐山如何实现粮食生产“三个增长”

装载着秧苗的插秧机在田间作业。2020年5月,曹妃甸区各农场开始忙着种植水稻,现代化的机械插秧提高了种植效率。 河北日报通讯员刘柬林摄

发展种业,严把产业生命源

春节过后,去年通过农业农村审定的8个春小麦新品种将在唐山市推广播种,这成了唐山市农作物种子站全体干职工最期待的事情。

“良种是增产的关键。”唐山市农作物种子站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唐山地区冬小麦种植区处于我北边缘地带,因不同年份遇雨夏玉米播种推迟,或玉米收获期降雨过多等问题,导致秋季冬小麦无法播种,来年春天播种春小麦则巧妙解决了夏玉米与冬小麦争时的问题,此次推广的8个春小麦新品种将对平衡粮食季节产量,提升种植效益意义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粮食安全、端牢饭碗,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近年来,唐山市积极引进推广适合本市的优良品种,持续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加粮食作物引、育、繁、推力度,以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为重点,加快引进推广强筋春小麦、鲜食玉米、优质耐盐碱水稻等一批突破性新品种。2021年,全市引进200余个优新品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

种子引育繁推力度更强。依托唐山市冀东级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试验站,加快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引育繁推力度,以小麦、玉米、水稻主粮作物为主,通过级以上审定新品种14个,依托种业创新联盟,以强筋春小麦、鲜食玉米等为重点,引进、示范一批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

良种繁育试验基地更。在良种繁育重点县区着重小麦、水稻繁育基地 1.6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构建物联网级、级试验基地和市县级试验基地 0.2万亩。

种质资源活力更强。50亩种质资源提纯复壮原种田,恢复原有品种的优良种性和种子活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种子骨干企业作用,对优势种质资源进行利用,重点培育出3个种业骨干企业。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唐山市农作物种子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唐山市将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豆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下一步,唐山市计划在海南建立良种繁育试验基地,继续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完善种业产业链。

看唐山如何实现粮食生产“三个增长”

2021年6月19日,遵化市东新庄镇后河北村农民驾驶农机在收割小麦。 河北日报通讯员刘满仓摄

转换动能,推进农业现代化

日前,祖孙三代都在丰润区泉河头镇种粮的农户吴志国正在为春播准备农机。“到我这一代更先进,操作农机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吴志从爷爷那辈起就在泉河头镇种粮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播种用的还是牵引式播种机,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拉着走,很费劲。到吴志国的父亲那一辈时,农机已经普及,耕作效率提高。

他说这些年农机技术迭代进步快。“比如打驱虫药,爷爷一天打10亩地,父亲一天打200亩地,作无人机,不用出门,一天能打1500亩地。”吴志国说。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端牢饭碗,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唐山市严守住耕地红线,把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好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唐山市农业农村农机处处长张学芹介绍说,近年来,唐山市粮食主产区重点围绕绿色、节水、高效、高质机械化生产,加强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打造农机装备高端、技术路线优化、作业模式完备、农机农艺充分融合的样板,在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等方面进行提炼完善,形成各产业全程机械化解决的唐山方案。目前,全市已创建4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另一方面,唐山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为此,唐山加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引导支持力度,重点发展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物类田作物托管服务组织,积极发展豆类和薯类托管服务组织。采取全产业链托管服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服务、土地股份合作分工托管服务、股份托管并行托管服务、专业化托管服务、供销社“为民服务中心”六种主要托管服务模式,服务环节由产中向全产业链拓展。2021年,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到4500家以上,服务面积达到1100万亩次以上,为保障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寒冬已尽,春播有期。今年,唐山市将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打造强筋春小麦、鲜食玉米基地、优质水稻、节水型特色杂粮杂豆等特色粮食产业基地,期待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河北日报记者刘禹彤 通讯员董泽辰)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