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首个地级市在生态环境领域制定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就《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内容,唐山市会法工委王保军进行了解读。
《条例》共7章54条,主要包括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法律责任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唐色。《条例》对于深入推进唐山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赋予县级生态环境分独立执法主体资格
针对生态环保机构执法垂直管理后,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门调整为市派出分,不再作为县级组成门,执法效能不足问题。《条例》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生态环境主管门包括市生态环境及其分。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机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和技术设备,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定。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家生态安全格的有效手段,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条例》规定,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实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禁止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减量置换或者等量置换。
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链长,关联度,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条例》规定,围绕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引进重项目、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企业用地供应、引进培养高端人才以及财政税收、绿色金融、证券市场、品牌创建提升等方面,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再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努力打造具有唐色的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
《条例》规定,市、县级应当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加强对在建和运行中矿山的监督管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事项和问题。矿山企业是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的责任主体,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责任不因矿业权的灭失而免除。
坚持陆域海域协同治理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内海, 也是水质超标点位最为集中的海湾。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战是加快解决渤海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条例》规定,坚持陆域海域协同治理,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推进重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海洋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和应急能力,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加强绿色港口,推动港口经营者采用清洁化、低碳化作业方式,持续推进集疏港运输清洁化,支持唐山港低碳港区示范区。加快岸电设施,积极推进靠港船舶岸基供电。禁止违法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禁止违法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禁止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盐场纳水口水域和海滨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新建入海排污口。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条例》规定各级应当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推广和转化应用。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发挥森林、湿地、海洋、土壤、岩溶等碳库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规范对畜禽养殖的监管和服务
针对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监管缺位问题,《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场所的选址、和管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畜禽散养密集区所在地县级、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环境门应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农业农村门应当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与服务。
依据行政处罚法补充设定行政处罚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借鉴北京、深圳、浙江等地立法经验,结合唐山市实际,突出重拳治污,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条例》规定,排污单位主要负责人未按照规定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职责,由生态环境主管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在本市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未经信息编码登记或者未如实登记信息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使用者处每台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