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河北唐山芦台经济区(简称“唐山芦台经开区”)的稻谷进入收获季。在海北镇西董村,万亩平畴一片金黄,秋风吹过,漾起层层稻浪。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晾晒水稻。
作为著名的“小站米”主产区之一,唐山芦台经开区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近年来,当地聚焦粮食安全这一“国之者”,围绕水稻资源优势,力发展绿色农业,通过“稻田认养”打造水稻“我在芦台有亩田”的新型农业认养模式,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为唐山芦台经开区海北镇“稻田认养”场地。
“‘稻田认养’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享受到了农耕乐趣,对孩子也是生动鲜活的自然课,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笔者来访时,来自石家庄的认养人说,了解农村生活、体验农事劳动,既锻炼身体、减轻工作压力,也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与宁静。
据了解,唐山芦台经开区的“稻田认养”以1分稻田为基础,认养人需预付给生产者种子、农资、用工等生产管理费用,全程由生产方进行托管,提供统一播种、统一管护、统一收割、统一包装的“一条龙”服务。同时,根据生产方和认养亩数的不同,为认养人提供数量不等的米、螃蟹等绿色有机食品。
为了给认养人带来沉浸式的农耕体验,芦台经济区的“稻田认养”还融合了智慧农业技术,开设“海北有良田”小程序。使用者登录后可在主页面查看当日稻田的气温、风力、湿度等数据,选择想要认养的稻田、面积小后,点击确认就可成为“农场主”。签订协议后,认养人可以“云视频”方式随时随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并进行管理监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云上”体验水稻种植的乐趣。
图为来自北京、石家庄等地的认养人利用闲暇时间来到唐山芦台经开区“稻田认养”场地体验各种文娱活动。
“稻田认养”实现农产品生产更透明,还从农产品种植、交易延伸到旅游观光等其他业务,不仅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稻田认养”,还带动了一系列农事文化活动。
2023年9月23日,唐山芦台经开区举行庆祝农民丰收节暨首届河蟹节活动,来自北京、石家庄等地的认养人代表也到现场,庆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从指尖到舌尖全面感受芦台米的鲜活和香甜。
此外,唐山芦台经开区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积极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打造生态旅游、农耕体验、品尝美食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田园生活综合体,并与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联盟签订协议,做好产业科技创新指导和品牌创建推广。
图为参观者正在唐山芦台经开区“稻田认养”合作社农产品展示区挑选满意产品。
2023年,唐山芦台经开区已有406亩稻田被认养,未来还将与辖内养殖社合作,开展“云养鸡”“云养猪”等畜禽认养活动,通过深挖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讯员孟庆艳 河北日报记者郑雪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