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 促发展 见行动|唐山海港经开区构建“链条式”产业体系
河北日报讯(记者王育民)5月24日,唐山港京唐港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质效,助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推动高效生产运营,截至5月1日18时,京唐港区今年的货物吞吐量已突破一亿吨,较2022年提前22天突破亿吨关。”唐山海港经济区支持港口办公室张颖说。
作为唐山市构建沿海经济新格中的关键“一核”,今年以来,唐山海港经济区坚持以港口为核心、钢铁为支撑、化工为重点,围绕抓招商、上项目、强港口、优环境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构建“链条式”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唐山海港经济区城市风光。 唐山海港经济区管委会供图
链条比单体更重要、落地比签约更重要。本着这一理念,唐山海港经济区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重点区域,积极参加宁波、上海、深圳等地投资环境推介会,充分利用进博会等招商活动平台,围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绿色化工主导产业,以延链、强链、补链为目标,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网络招商。特别是对已成功引进的企业、外商等,进一步加服务力度,主动为其排忧解难,通过好口碑继续宣传推介,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同时,围绕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等,重点招引下游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
项目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唐山海港经济区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强引领·增动能”行动,通过投资带动、基金引导、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加快祥峰科技、北京理工学科技转化研究中心等项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步。同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土地供给、升级运输结构等,不断强化要素支撑,积极破解项目发展制约瓶颈。其中,为天柱钢铁、华西钢铁、天顺煤焦化工等企业配套土地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有企业的闲置厂房5.7万平方米、办公场所3.3万平方米,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产业孵化场所。同时,聂庄至东港站增二线及东港站扩能改造工程,实施管带机廊道项目,加快实现“公转铁”“公转廊”。
这是工人在唐山海港经济区一家纺织设备生产企业生产线作业。河北日报通讯员王帅摄
◎访谈
助力京唐港区向国际综合贸易港转变
——访唐山海港经济区工委副、管委会刘景健
记者: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的精神的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海港经济区将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
刘景健:海港经济区坚持以的精神和委十届四次精神指导实践,积极融入市委“一核两翼”格,重点围绕抓投资推项目、抓产业促发展、抓协调优服务等方面,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0亿元,助力京唐港区实现由集疏港向国际综合贸易港转变,为唐山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做出努力。
记者: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今年海港经济区将如何招项目、聚产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
刘景健:海港经济区坚持以港口为核心、钢铁为支撑、化工为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构建链条式产业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749亿元的120个重点项目,举全区之力重点推进3个立区强区项目。另一方面,立足主导产业,在服务好区内145家规上企业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用成本最低、效率的招商方式,吸引更多京津项目落地,力争新增亿元以上签约项目50个。
记者:委、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海港经济区将如何做?
刘景健: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说了算,企业家最有发言权。为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海港经济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公开承诺、兑现承诺,在“练好内功”上持续发力,通过“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政企、行业、企业之间搭建零距离交流平台,致力于打造重商、亲商、扶商的一流营商环境。用足用好20条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尽力让好政策跑在企业需求的前头,推行涉企经营套餐和“证照联办”审批模式,继续发挥“直通车”“办不成事”协调窗口作用,着力打造手续最少、环节最简、效率最快、服务最好的办事流程,让企业依规办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真正实现“投资海港·服务专享”,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质效。(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