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客户端讯(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齐欣 通讯员邓薇)记者从唐山市生态环境获悉,2022年,唐山市气污染防治战取得“四最”成绩单,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低(4.47、同比下降10.6%)、排位最好(倒38、同比前进30个位次)、优良天数最多(275天、同比增加19天)、重污染天数最少(3天、同比减少5天)。
近年来,唐山市始终把“退后十”作为重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力实施气污染综合治理,坚定不移减总量、强力控扬尘、持之以恒管夜间、立行立改削高值。
勠力同心、担当实干
持之以恒抓“面子”。将PM10作为打好“退后十”战贯穿全年、全时段、全要素的主线,将全市2397个扬尘源监管责任压实到各级监管网格,建立建筑施工工地“3+2+1”扬尘治理监督机制,道路积尘负荷同比下降40.2%,PM10排名同比提升37个位次,19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全退出全“后三十”。
为功抓“里子”。在钢铁、焦化、水泥、火电、陶瓷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面推开一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治理及颗粒物无组织管控等类14项新型实用治理技术,深入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力开展涉VOCs行业企业深度治理,经验做法在全推广。
驰而不息抓“根子”。2022年完成2家钢铁、4家焦化企业退城搬迁。推广新能源重卡5500余辆,更换总量居全国第一,成功入选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由1811平方公里增至4026平方公里。
转变作风、强化服务
硬政策保障经济发展。制定生态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住经济盘的七项措施,坚持柔性执法、温情执法,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首创现场监督检查“四联单”制度,现场执法检查次数减少82.6%,重复问题发生率减少72%,实现了“打扰更少、气更好”。
加速度促进项目落地。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门深入开展“两进三送四服务”活动,699家企业(项目)纳入正面清单,比2021年增加454家,为536个重点项目提供精准环评审批服务,对15家企业实施激励绩效政策,提前一年升级管理。
软服务助力企业升级。“创B争A”工作专班,组成帮扶专家库,全市现有A级企业58家、引领性企业83家,全国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稳步推进,全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工作现场启动会在唐山市。
主动履责、真金投入
加绿色支持。各企业积极履行治污主体责任,坚持“领导真重视、资金真投入、实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累计投资780多亿元,实施1600余项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年减排一氧化碳96.13万吨、氮氧化物2.67万吨、二氧化硫1.87万吨。
壮环保产业。在内率先第一家国有性质的环保集团—河环科集团,谋划实施固废资源化利用、河流水质提升、“创B争A”工程治理、生态修复和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攻关等环保产业项目。
2023年,唐山市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创造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美丽唐山场景作出更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