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榜样的力量!唐山市2023年10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

发布时间:2023-10-02

河北新闻网10月2日讯(通讯员张文上 河北日报记者师源)今天,唐山市2023年10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深夜攀楼、勇救女童的公安辅警韩冬、单克文,守医者仁心、退休不退岗的志愿者李宏芬,传播家乡文化的公益使者李玉华等获此殊荣。

自2022年7月起,唐山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文明标兵”评选发布活动,进一步弘扬和践行核心,持续擦亮“英雄城市、爱唐山”品牌。其间,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创新评选机制,积极选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六类文明典型,以周、月、年度三个层级向社会发布,营造了人人学“文明标兵”、人人崇尚“文明标兵”、人人争当“文明标兵”的浓厚氛围。

◎相关链接

唐山市2023年10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及其事迹

1.公安辅警韩冬、单克文:深夜攀楼、勇救女童

韩冬(左)、单克文(右)。

韩冬、单克文,唐山市公安路北区分东窑派出所辅警。2023年9月17日凌晨2时,派出所接警称有一小女孩被卡在阳台防护栏处,情形危急。当晚,女童父母外出,将熟睡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并将家门反锁。女童半夜醒来寻找父母,爬上窗台护栏,不料失足落下,被卡在阳台防护栏上。接到报警后,韩冬、单克文迅即赶到现场。当时,女童脖子卡在防护栏上,身体悬空,情况十分危急。两人见状,立即通过楼外的防盗网,徒手攀爬到2楼阳台处,小心翼翼地托起女童,慢慢将孩子移出防护栏,并顺利将女孩送回室内。救援过程被群众拍下后上传网络,两人攀楼勇救女童的事迹赢得网友点赞。

2.志愿者李宏芬:守医者仁心 退休不退岗

李宏芬

李宏芬,唐山市路南区永红桥街道富民楼社区居民。自2019年开始,李宏芬热心资助困难家庭孩子重返课堂。她还加入唐山孝和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团,多次慰问孤困儿童,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做好陪伴和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她热心助农,帮助稻地镇农民销售滞销农产品。业余时间,李宏芬学中医保健、心理咨询和按摩手法,向邻居宣传保健知识,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李宏芬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

3.公益使者李玉华:传播家乡文化

李玉华(左)

李玉华,乐亭县闫各庄镇车门村村民,红十字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坚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组织了乐亭县红十字文化志愿者服务队。10年来,这位已经70多岁的老队长和队友们策划组织了上百次文化活动,走进乡村、社区、军营、学校义务演出。他带领团队多次赴特教学校义演,团队成员及各界爱心人士为特教学校捐款捐物6万余元。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家,拍摄并发表视频和图文作品1000余条。为传承乐亭鼓传统长书,他利用一年多时间,义务录制了老艺人演唱的长篇乐亭鼓《小八义》30多集,并带领文化志愿者利用3年时间,自费拍摄了电视片《鼓韵书魂》并。

4.好邻居张杰:点滴小事见真情

张杰

张杰,唐山市丰南区曙光社区双湖锦苑小区居民,乐于助人,街坊邻居有困难,总会热情帮助。2023年9月4日19时,家住26楼的何先生敲开了张杰的家门,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想去医院,拜托他帮忙。张杰看到邻居蹲在电梯口,面色苍白,连忙搀扶起他,并开车将其送到医院。当时,何先生病情已较为严重,张杰为其垫付了住院押金,并一直陪伴就医。随后,何先生的妻子赶到医院,何先生顺利进行了手术。危急时刻,张杰作为邻居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彰显了他不计付出、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

5.白衣天使李笑颜:巴车上抢救女童

李笑颜

李笑颜,迁安市医院放化疗科护士。2023年8月26日下午,一名女童在乘车时突然昏迷,身为护士的李笑颜冲到孩子面前,通过仔细观察,判断孩子是心搏骤停,必须立即抢救。来不及多想,她开始为小女孩进行心肺复苏。两分钟后,孩子开始慢慢恢复呼吸,面色转为红润,虽可以应答,但仍处于浅昏迷状态。不久后,救护车赶到现场,李笑颜把小女孩送上救护车后,车上响起了一片掌声,家纷纷为她点赞。事后,小女孩的父母经多方打听,带着孩子到她所在单位送去鲜花和锦旗。李笑颜表示:“我是一名护士,救人是我的本职,这是我应该做的。”

6.快板书艺术家段如增:传承曲艺 潜心育人

段如增

段如增,唐山市曲协副,李派快板第二代传人。他出身曲艺世家,师从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润杰。他的快板书艺术炉火纯青,曾多次获得河北行业会演一等奖。他注重快板书艺术的传承,将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培养了260余名少儿曲艺人才,其培养的人才也多次在级、级比赛中。同时,他还多次深入困难地区和老区支教演出,传播快板书文化,深得当地群众和孩子们的喜爱。他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曲艺、了解传统文化,助力快板书艺术传承发展。

7.燃气人白建兵:保障供气 服务民生

白建兵

白建兵,唐山市能源集团燃气集团第二分公司经理。在气代煤工作中,为让用户享受到更为精准、优质的用气体验,白建兵带领“燃气管家”走进社区,依据用户类别建档造册,建立服务微信工作群119个,进群用户达2.1万人,有效实现了用气服务的平台前移。为治理气损,他组织加巡查力度,通过实时监控管理、数据采集、优化停气作业方案等,有效降低了气损。2023年7月,路北区某小区突发天然气泄漏,他带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当时,附近污水、通讯等井室天然气浓度仍居高不下。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他深知事态的严重性,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派出所等单位的配合下,和抢险团队一道消除了危险隐患。

8.好儿媳王玉艳:以身作则 传承美德

王玉艳(右)

王玉艳,迁西县新集镇新集村人。她的公婆双双瘫痪在床,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女儿分别在读学和中学。多年来,她悉心照料公婆,打理孩子生活,日子虽然辛苦,但充满希望。在她被诊断出患宫颈癌后,王玉艳没有向生活低头。为了照顾公婆,她自学了护理知识,不管是寒冷的三九天还是炎热的三伏天,她都每天坚持给两位老人擦拭身体并及时更换衣物。老人虽然常年瘫痪在床,但身上没长过褥疮。王玉艳以身作则,用孝心、爱心和实际行动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传承了的传统美德和良好家风。

9.交通人陈涛、宋咏奇:合力营救受伤司机

陈涛(左)、宋咏奇(右)。

陈涛,唐山高速集团承唐分公司监控稽核副长;宋咏奇,监控稽核稽核员。2023年8月22日20时,二人返回单位途中,发现某路段处两车追尾,事故车辆发动机位置起火燃烧。见此情况,二人立刻下车查看,但车门严重变形难以打开,司机受伤腰被卡,无法动弹。此时车内已逐渐弥漫浓烟,车辆随时都有爆燃风险。紧急情况下,他俩在汽车天窗上徒手破拆出一个通道,联合其他停车救援的司机,合力将被困司机救出,并将其转移到高速公路护栏外侧。几分钟后,事故车辆爆燃。救护车赶来后,受伤司机被接走及时治疗。他们的见义勇为行为让伤者避免二次伤害,彰显了交通人的勇敢与担当。

10.好市民乔贵刚:古道热肠 乐于助人

乔贵刚(后排右)。

乔贵刚,迁安市会议服务中心职员。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他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2023年初,邻居郭先生患胰腺炎,疼痛难忍,但家中经济困难,无法及时救治。乔贵刚得知后,主动为郭先生垫付了1万多元医疗费用。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参与各项志愿服务,为学生捐赠学、生活和体育用品。他还组织志愿者赴唐山宏远启智特殊学校,为在校学生捐款捐物,和师生们互动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家庭的温暖。

11.退休干岳树林:用相机为家乡“代言”

岳树林

岳树林,遵化市政协退休干。自退休后,他充分发挥写作和摄影专长,深入挖掘家乡自然人文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用手中的镜头孜孜不倦为家乡“代言”。他受邀担任当地多家杂志的编辑、摄影工作,努力用脚步和镜头记录、宣传、推介家乡自然风光。其摄影作品多次被相关杂志选为封面,在级赛中也屡获佳绩。他搜集、整理、挖掘、抢救遵化文史资料,著有《穷棒子创业史》《岁月留痕》等作品80余篇。他关心关爱下一代人才发展,积极扶持、指导培养本地文学新人和摄影爱好者。虽然付出了不少个人休息时间,但他没有丝毫怨言,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用,是让家交口称赞的“家乡推介官”。

12.好女婿杨朝莹:孝行天下 悉心照料岳父母

杨朝莹

杨朝莹,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三里屯村村民。1995年,杨朝莹与妻子结婚。婚后,两人与岳父岳母生活在一起,家庭幸福。2008年,妻子突发脑出血去世,他强忍巨悲痛,细心照顾着儿子,并用实际行动抚慰岳父岳母两位老人。2009年,岳父因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一边照顾上小学的儿子,一边精心照料岳父的生活起居。体弱多病的岳母看着日渐消瘦的杨朝莹于心不忍,托媒人给他张罗对象。2010年,他与现任妻子结婚,婚后二人一起悉心侍候两位老人。岳父去世后,年近七旬的岳母又得了脑血栓,行动不便,杨朝莹夫妇坚持精心照料,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地做给老人吃。如今,他们照顾患病的岳母也已有8个年头,妻子更是全力支持,从无怨言。街坊邻居看在眼里,都夸他的家里有个好女婿、又来个好闺女。

13.热心“闺女”方妮雅:把居民当家人

方妮雅

方妮雅,唐山市路南区小山街道联合里社区总支副。2023年4月28日早,她接到了社区内石爷的电话,说是老伴在家中不小心摔倒,因为刚出院,不肯再去医院。爷希望她帮着劝劝老伴去医院做检查。考虑到老两口身体都不好,她立即赶往石爷家,经过一番劝解,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随后,她立即开车带妈去看病,帮着挂号买药,检查完又将妈送回家。事后,她不放心老两口,每天都到老人家里看望,帮着量血压,陪他们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石爷说:“小方就和我们的亲闺女一样啊!”方妮雅做社区工作10余年,和居民们关系就像一家人一样,不管谁家有事,她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居民身边。

14.教师王玄烨:用心工作 用爱育幼

王玄烨

王玄烨,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教师。工作中,她一直践行“以爱为本,倾心奉献”的教育理念。在数学生活化课程《测量那些事儿》的研究过程中,她既预设了闪光卡和淘气卡等制作环节,调动孩子们的学兴趣,又在实现“玩”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班本课程经过10次反复策划、反复修改,最后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王玄烨在踏实细致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理论学和业务创新。她积极参加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公开观摩等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的文章获河北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讲授的优质课获唐山市一等奖。王玄烨老师用爱铸成钥匙,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

15.优秀教师郭红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郭红莉

郭红莉,滦州市第二中学教师。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承担着班的工作。虽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但郭红莉却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众多学子的一片天。她用坚持和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在2023年高考中,她所带班级的55名学生全本科上线。她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十余载如一日对教育、对学生的爱,赢得了学生们一声声“老妈”的称呼。

16.网格员张玲玲:守护居民幸福

张玲玲

张玲玲,唐山海港经济区港城街道盛世景苑社区网格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为居民解决难题,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中,她发现小区某楼边堆满塑料箱子。了解情况后,得知是两位高龄老人为了增加收入捡拾来的。随后,她征得老人同意,联系收废品人员,收拾整理好楼边区域,把换来的钱送到老人手里,让两位老人感动不已。一次,有居民反映楼道堆积沙袋,影响出行。她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寻找沙袋主人。得到对方理解后,她立即开展清理,用两个小时清走了14袋沙子,累得汗流浃背。她常说,能为居民服务自己心里非常愉快、非常踏实。

17.好媳妇宋立英: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宋立英

宋立英,迁西县太平寨镇兰城沟村村民。她的丈夫精神失常瘫痪在床,公公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宋立英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撑。16年来,她一边照顾丈夫和公婆,一边操持家务、耕田种地,但不管再苦再累,依然脚踏实地、乐观面对。2023年,丈夫去世后,她更加细心服侍家中老人,每顿饭总是根据长辈的口味精心准备。虽然每天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但她从来没有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

18.企业家王继忠:追求品质 诚待客户

王继忠

王继忠,滦南县安晟纺纱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企业开办之初,王继忠秉承诚信经营的发展理念,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他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要求每道工序,每台机器都要进行严格检测,质量不合格,宁可重做也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一批成品发现有微小的瑕疵点,虽不影响销售,但他坚决要求重新处理,直至高质量达标。6年时间,凭着诚信经营,企业工艺水平和棉纱的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客户好评,带动了当地数十人就业,公司订单不断。作为企业负责人,王继忠以信为立、追求品质,展现了企业家的良好风貌。

19.好干董希红:排忧解难 助农增收

董希红

董希红,玉田县郭家桥乡下黄庄村支。下黄庄村村南路段低洼,汛期积水较多,秋收进车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她带领村“两委”逐人逐户走访做工作,征得10多家种植户同意后,清理水沟清沟、铺整道路,解决了老百姓下地难、秋收难、排水难的问题。下黄庄村种植作物一直以小麦玉米为主,村民收入渠道单一。为此,董希红通过各种渠道学宣传种植辣椒,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为消除村民们的顾虑,董希红自己带头种植,逐渐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她亲自教授村民种植辣椒的方法,村里辣椒种植的面积从几亩扩到几十亩,带动了村里人致富增收。

20.好侄子张宗辉:赡养独居伯

张宗辉

张宗辉,唐山市曹妃甸区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职工。他的伯现年93岁,独身一人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他就把伯当作父亲一样悉心照料。老人住的房子相对陈旧,他便提出将其接到自己家住。伯舍不得离开,他便为其翻修老房子,还安装了摄像头,方便随时照看,及时解决问题。伯牙口不好,他还细心地买来打磨机,把食物打碎打细喂给伯,并学营养菜谱,给老人改善伙食。对伯多年的照顾,彰显了张宗辉养长辈之身、孝长辈之心、满长辈之愿的可贵品质,更为家中的下一代树立了孝老爱老的家风和榜样。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