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新闻办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卫生健康委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扎实开展基层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医疗服务能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落实主体责任,科学统领基层公共医疗惠民实事工程。市卫健委连续三年将该项工作纳入市级民心工程并科学确定年度重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市直相关门及各县(市、区)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先后印制并下发了《唐山市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唐山市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工程实施方案》《唐山市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考核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任务以及推进举措;坚持主导、门协同的原则,积极争取支持。据统计,仅2021年各级对基层机构标准化总投入达4769万元。
聚焦急难愁盼,集中推进基层公共医疗惠民实事举措。市卫生健康委“三步走”有序推进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兜底”“扩面”“提质”,坚定不移筑牢基层疫情防控坚固屏障。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兜牢分级诊疗制度“网底”,以“以乡带村、以村促乡、乡村一体、共同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市“一村一室一医”全覆盖,同时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全面补齐了495个“空白村”,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2019年以来,累计招聘乡村医生370人,配齐配足乡村医生,实现了全市5335个村卫生室、5302名乡村医生纳入一体化管理,全市“一村一室一医”的任务全面完成。
扎实开展基层医疗服务标准化,扩标准化覆盖面。全市对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开展了标准化,目前全市181个乡镇卫生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75个村卫生室、1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到基本标准,标准化率分别为94.27%、97.91%、98.87%、100%(目标90%)。
持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化质量。全市借助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518人、医师1459人、护士1886人、乡村医生3671人;结合县域医联体,推动建立城市医师定期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使农村群众能够就近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全市共有36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帮扶189所乡镇卫生院。
重点突出基层疫情防控,筑牢基层疫情防控屏障。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全市新购置的182辆负压救护车、13辆移动核酸检测车已全采购到位并投入使用;筹措资金540万元谋划实施覆盖所有卫生院的视频会议系统,目前192家乡镇卫生院已全建成使用。(记者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