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邢云 通讯员王为)“以前办理审批时不清楚政策和流程,材料总是改了又改,而现在能直接与负责人沟通,材料准备上有什么问题,工作人员会帮着一块儿解决,真是太方便了!”位于邢台旭阳经济区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说。
这是邢台旭阳经济区工委实行“建+精准服务”工作模式的一个事例。据了解,该区发动员干与企业精准对接,建立企业微信服务群,为企业提供24小时线上融资政策对接、税费减免等精准对接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全项目网络化办理,让企业少跑腿,腾出时间抓发展。
围绕项目,该区同样实行“建+”工作模式,专门重点项目服务队,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总结,一年一考核”,服务,倒排工期,持续跟进项目进展。当前,华兴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5万台高低压电气设备项目正在准备开工,工作人员在项目中发现在前期的手续办理环节还存在一定困难,立即组织实地考察,并积极与相关门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跑办手续,推进了项目开工进程。目前,该区落地多个亿元项目,其中,京津冀数字新材料产业园工业综合体项目等4个亿元项目顺利开工,总投资达18.94亿元。
另外,针对中小企业活动场所少、员数量少的现状,该区实行“建+人才培育”,以企业联建形式了联合支,实现了“有企业就有组织、有职工就有员”的组织覆盖体系,旭阳经济区现已全职引进20余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15人,高级工程师8人。企业支优秀职工、管理层干50余人向支递交了入申请书。
“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旭阳经济区工委梁爱东表示,他们将继续激发“建+”新动力,不断提升“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引导、扶持更多的数字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