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思路不断拓宽,聚焦落后指标精准发力——
内丘:铆足干劲 砥砺奋进
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果农在果园内展示采摘的苹果。刘继东摄
11月4日,河北邢台市内丘县冀南国际物流港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车、铲车等型机械发出阵阵轰鸣声,170余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工作……项目按下快进键。
2020年进入收官冲刺阶段,内丘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三五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铆足干劲,再增举措,强力推动“绿色工业强县、历史文化名县、中医康养古县、全域旅游盛县、生态支撑县、商贸物流重县”不断取得新成绩,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唱好重头戏
苍翠的果树满山岗,硕饱满的果实十里飘香。11月4日,在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红彤彤的苹果进入采摘期,果农们从早晨5点多开始采摘,一直忙到晚上。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包装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分拣苹果,贴二维码、脱网套、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内丘县以龙头企业富岗公司为依托,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打赢战的重要产业支撑,在股份合作、土地流转、订单帮扶等方面勇于探索、胆创新。
“我们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创新探索出产业的三种带动机制。”据内丘县办张占锋介绍,采取“龙头企业+入股”机制,变“资金到户”为“股权到户”“效益到户”,20家龙头企业累计投入6520.5万元财政资金,带动了7570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机制,与贫困户签订产销合同,统一品牌进行销售,引领贫困群众致富;采取“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入股+打工”机制,引导贫困户将手中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到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又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目前,内丘县所有贫困人口全实现稳定。今年10月17日,内丘县获评“全国奖组织创新奖”。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内丘县坚持把科技作为的“金钥匙”,县、乡两级专家团队,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推动技术到项目、到贫困户。实施“送教下乡”活动,引导1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读了中专,365名农民读了专,培养职业农民528名,其中贫困户300名。岗底村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农村。
●念好乡村振兴幸福经
走进内丘县金店镇小辛旺村,一排排别致美观的民居分列两旁,宽敞、整洁的街道向村里延伸……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娴静舒适的景象。
村路畅通、环境优美,小辛旺村还有远近闻名的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看美丽乡村、采红颜草莓、骑奔驰骏马、品生态美食……一条龙的生态观光、美丽乡村游,成了村里的主打名片。
“昔日脏乱差的小辛旺村,如今不但成了全国文明村、河北美丽乡村,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东风,还吃上了旅游饭,发展特色农业,摘下了‘贫困帽’,催生乡村‘蝶变’。”支王延昌说。
去年年底,内丘县被确定为2020年度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几个月来,内丘县在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围绕培优树强中药材、休闲农业产业,重点发展金银花种植1000亩、苹果种植1000亩等特色农业。同时,重点围绕石邢道、隆昔公路风景线,谋划培树扁鹊药谷产业园、联丰合作社金银花、邢枣仁文化产业园等中药休闲医养游乐新亮点,规划打造了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此外,依托本地丰富的邢枣仁、王不留行等中药材资源优势,该县结合特色扁鹊中医药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成熟的休闲旅游资源,积极扶持当地的邢枣仁加工、河北扁鹊制药公司等企业做做强,引领本地中药材基地,打造三产融合的创新区。
“以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核心,我们坚持‘高效农业、生态农村、幸福农民’的理念,打造一批‘千斤粮、万元钱’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一批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切实增加村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内丘县农业农村组柳东红介绍说,到2022年,内丘县将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生产生活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11月4日,邢台市生态环境内丘县分执法队驻厂监督员韩志兴来到邢台金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公司中控室内,除查看在线监测情况外,驻厂监督员来到厂区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检查。“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mg/m,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0mg/m,颗粒物排放量为5mg/m,均为超低排放标准。”韩志兴介绍说。
“公司承担内丘县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汽基础服务,并拥有一条年产5000吨的糠醛生产线。”据公司经理桑双林介绍,今年,公司投资1530万元进行环保综合提升治理。
今年以来,内丘县强力开展工业企业治理,建滔焦化提前完成焦炉停产,中联、中达2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东庞电厂完成脱硝改造;涉及氨逃逸监管的4家企业全完成设备安装。13家涉VOCs企业全完成改造任务。严格排污总量控制,对5家重点排放户分级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日控月考,对超总量指标的,公开曝光,顶格处理。PM扬尘整治方面,内丘县走航监测队伍,每天对上风向和重点企业开展走航监测,精准查找污染源。
“我们通过严格抓好污染过程应对,落实空气质量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制度,及时研判污染过程,及时督导
措施落实。由生态环境班子成员带队,持续加查、夜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特别是晚上污染较重时段,生态环境全员出动深入企业检查。同时,驻厂督导员加强重点企业现场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据市生态环境内丘县分组成员赵永波介绍,截至10月26日,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72(市区5.52),较去年同期下降15.4%;PM浓度50ug/m,较去年同期下降19.4%,在20个县(市、区)排名位居第5。
●做好补齐短板文章
1至9月份,内丘县地区生产总值已完成47.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8亿元,但增速仍居全市落后位次。针对个别经济指标落后原因,内丘县进行深刻分析。
“面对建滔化工等重点企业停产问题,没有及时进行预判,破解路径不宽、应对措施不多,项目储备少、已有项目体量小,支撑作用不明显。”内丘县委张辉表示,“表面上是受建滔等重点企业停产限产影响,深层次是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认识不足、方法不科学、措施落实不到位。”
据悉,内丘县在库项目10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只有32个,项目个数少、投资规模小,一直处于填平缺口、被动追赶面。另一方面,招商引资和项目“双进双产”效果不明显,签约项目不少,但达到“234+1.5”亩均标准的“好高优”项目少,真正落地实施、有实质进展的招商项目更少。
“今后,内丘县将集中精力抓经济,进一步完善经济工作考核办法、重点经济指标督导、经济工作中干作风问题问责、浓厚服务企业氛围等一系列制度。”张辉说,将增加经济工作的考核比重,层层压实县级干和乡镇、门责任,把经济工作落实到目标制定、项目推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各环节,强化“抓落实,干实事”意识,做到抓进度到现场、到现场抓进度。
记者手记:
项目现场,各项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园内,创新探索产业机制,越来越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乡村振兴路子越走越宽……在内丘县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广干群众正在以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干劲十足的姿态,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
当前正是“冲刺四季度”的关键阶段。对于存在的项目短板,内丘县保持了清醒认识,勇于自我加压奋力赶追。只要严格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全面梳理排查,找准短板弱项,拿出实招硬招,保持冲劲,精准发力,强力,则再的困难也有望克服。(记者谢霄凌 通讯员石晓鹏、刘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