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由发展和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指导,信息协会主办,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业承办的以“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为主题的首届数字营商环境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县委崔耀鹏应邀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数字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 ——以信息化、智慧化推动综合体制创新的“威县探索”》的主旨演讲,向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分享交流威县经验做法。
本届论坛邀请了主管门、行业机构、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自贸区、新区等)和数字化服务企业等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约300余人共话数字营商环境创新。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发改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吴小雁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电子政务专员会王钦敏,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委会执行会长斯兰等人分别作了主旨演讲。论坛还发布了《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报告2022》《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报告河北卷2022》等系列成果,威县均入选,为全国复制推广提供经验和借鉴。
崔耀鹏通过“PPT展示+个人讲解+视频介绍”形式,介绍了我县两轮综合试点经验和新一轮综合新征程探索,分享交流了我县以信息化、智慧化推动综合体制创新探索的“三威一体”经验做法,受到了论坛与会嘉宾的强烈反响。
崔耀鹏最后强调,威县将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路径,探索县域营商环境的“威县模式”。
“三威一体”经验做法:
“威企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破解企业和信息不对称、政策供给效率不高等难题。2021年12月,组建河北第一家县级企业服务中心,搭建“威企通”在线服务平台,开设政策、融资、供需、合作、招商等10个版块,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引进、企业开办、规划、竣工投产、发展壮,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26个门涉企事务“一口办理”“一键直达”。目前累计发布惠企政策628条、信贷产品89项,解决具体问题467个,帮助企业贷款授信2.7亿元,被经济体制杂志社列为2022年度地方典型案例。
“威民通”:推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破解群众困难诉求“不知道找谁”“问不到结果”等难题,2021年10月,威县整合热线、县长热线、政门户网等10余个渠道,在全率先组建“民情办公室”,搭建“威民通”平台,普及推广“民情码”,实现民情工作“群众‘码’上扫,马上办”。2022年,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7万件,做法得到委主管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新华社、网、法制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做法在河北全推广。
“威政通”: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围绕破解监管力量少、效率低、手段滞后等难题,依托智慧威县平台,力推进智慧城管、智慧安监等数字化场景应用,织密全域安全监管网络。同时,依托河北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和乡镇(街道)社会信用体系试点,出台《社会信用体系试点方案》和6个配套制度文件,累计归集300万条信用信息,形成制度体系,夯实数据基础。创新“信易+审批”“信易+招投标”等8个信用产品,5年累计为守信人提供便利1.6万次,减少重复跑办3.5万次。制定《威县联合奖惩实施清单》,为红名单企业开辟“绿色通道”1203次,禁止黑名单企业办理审批业务478次,营造了“守信得益、失信惩戒”的浓厚氛围。
图片图片来源:融媒体中心
编辑:邱世宇 高 丹
审核:王 冰
签发:董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