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雄安新区宣传网信主办
考古研学活动走进雄安
河北日报讯(记者龚正龙)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雄安新区宣传网信主办的考古研学活动,走进雄安新区,走进南阳遗址,积极推动雄安新区文物保护,推动文物工作“时代共进 共享”。
“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文明薪火代代相传。我们扎根雄安,就是为了寻觅这块热土上的文明源流,是在寻根护魂。”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说。
2017年5月28日,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五年来,河北文物门以服务雄安经济、解读雄安千年历史文化为目标,踔厉奋进,全面推进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层出不穷的重要考古发现,为构建雄安千年历史文化时空框架,为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巨贡献,为设立雄安新区提供了重要文化支撑。
遗产日当天的考古研学活动以南阳遗址为重点,同时辐射沙窝墓群、午方遗址、东牛遗址、白龙遗址等考古遗址群。活动邀请了容城县南阳中学的学生们进行实地探访、亲手触摸、体验修复以及视频解读等环节,让参与者较系统地了解五年来的发掘成果,体验考古发掘,并了解出土文物的相关知识,从而燃起人们对公众考古的巨热情,形成以学生群体为主,带动众参与的公众考古热。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旨在打造雄安考古遗址群公众考古及考古研学文化名片。南阳遗址也成为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继正定开元寺南遗址考古研学之后布推进的又一处型考古研学基地集群。
“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接受考古第一课。学到了知识,了解了文化,感觉新鲜又自豪!”参与活动的南阳中学孙思雨表示,希望这样的考古研学活动越多越好,让家乡的文脉焕发新生,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为一棵棵根深叶茂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