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近日,雄安新区中级法院受理了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首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诉朱某国等十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该案件的受理,对雄安法院环境司法审判机制具有重意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需要,为保障公共利益、提高确定责任主体的精准性、强化救济方式和手段的便捷性,由行政机关作为原告,针对环境侵权者、致害者提起的民事诉讼。此类诉讼系在、署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下,由法院2019年发布的《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确定。在该诉讼制度下,针对行为人或者单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情形,级、地市级及其指定的主管门可以代表对上述行为者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应当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合理判决被告承担修复生态环境、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此类案件的受理与妥善审理,关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制度落地落实,体现环境司法成果成效。
法院、河北高级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75件,河北各法院共审结13件。在雄安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挂牌在即之时,受理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第一案,既是对雄安中院环境司法审判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雄安中院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司法保障水平的检验。雄安中院将以此次案件审理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环境司法,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的效率,促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生态环境修复等相关产业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和环境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