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张伟亚、通讯员齐明)从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获悉,截至2月2日第26个世界湿地日,他们共观测到约计600只二级保护鸟类灰鹤,为新区设立以来越冬灰鹤最多的一年。随着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较恢复和提升,淀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在白洋淀迁徙、越冬的鸟类数量也有较提升,再现了“华北明珠”的淀泊风光与“鸟类天堂”的生态美景。
白洋淀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鸟类种类多、数量,是湿地水鸟集中分布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为指导,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2018-2035年)》为抓手,力开展控源截污、河道整治、内源治理、多源补水、退耕还淀、生态修复等工作,实施了包括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唐河入淀口生态保护项目、藻苲淀退耕还淀生态恢复工程等标志性生态治理工程项目。
安新县加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动物等活动。2021年入冬至今,安新县自然资源湿地管理中心力推进+民间的形式,在科研巡查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协调、带领民间爱鸟、摄影人士,积极参与白洋淀野生鸟类科研等工作。在野生鸟类越冬期,利用望远镜、长焦相机、无人机等工具,先后观测到约计600只二级保护鸟类灰鹤,为新区设立以来越冬灰鹤最多的一年,观测到一级保护鸟类鸨约50只,数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还记录到约10万只“三有”保护鸟类骨顶鸡在白洋淀越冬,这也是这一鸟种连续第二年,越冬数量再次达到10万只的级别。此外还观测到约1.5万只绿头鸭、斑嘴鸭、罗纹鸭、赤颈鸭等野鸭组成的雁鸭类越冬种群,种类、数量较去年也略有增加。
安新县自然资源主要负责人田海战表示,截至2022年1月底,白洋淀野生鸟类数量共计230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24种),其家一级保护鸟类鸨、白枕鹤,青头潜鸭等10种,二级保护鸟类灰鹤、水雉、黑翅鸢等4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