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美丽河北|雄安寻古

发布时间:2022-11-30

美丽河北|雄安寻古

白洋淀旅游码头

雄安“北连草原,南接中原,西贯高原,东望海”,地理位置重要自不必说。雄县,古称雄州,隋代设瓦桥关,与霸州益津关和信安淤口关,合称“三关”。后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杨六郎作为雄州节度使,挂帅镇守十六年之久,屡立战功,雄州地道便是其奇谋的见证。

从宾馆乘车去雄县参观宋辽边关地道的早上,笼在身上的阳光如厚实的羽毛,密不透风。似乎只有披上这般酷热的铠甲,才配前往。

以为会经过安新县城,睁眼睛想一睹芳容,然而车在前方路口北拐,数里后又折去。六月的麦田泛闪着黄澄澄的光,穗根尚带了些青,似乎对田野倾诉着依恋和不舍,偶尔会有村庄闪过,青砖灰瓦,一排树一洼水,还有路上骑电动车的男女,往远处,又是方方正正的麦田了。若不是同行的专家介绍,很难相信这里就是雄安新区的核心地带。未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昨天下午看了专题片,雄安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过了一座桥,不见了村庄亦不见了麦田,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水在城中,城在树中。

未容多想,目的地到了。

说到宋辽边关地道,我脑里便浮现出苍茫的地,苍穹,雄鹰,或者蒿草茂盛,野狐出没。没想,竟然就在雄县县城内,就在路边上,喧闹声中,众目睽睽,或许才是隐。

说及边关地道,自然也绕不开神秘和军事智谋。最早植入脑中的是电影《地道战》,村连村户接户,牛棚通水井,不是记忆胜似记忆。后来走过曹操的运兵道,在张北坝头钻过战备地道,没亲历过,就像在文学里品尝美食,终究少了些味道。

但宋辽边关地道不同,我不是宋朝的士卒,却有别样的印痕。

少年时代,我痴迷读书,但书籍极度匮乏。《杨家将》的故事不是从书上读到的,而是从刘兰芳评书里听来的。每晚七点半才播,但吃过晚饭我便急急往亲戚家里走。有收音机的人家不多,听书的人总是爆满,如果晚了就没了好位置,甚至只能站到门口。几尺的距离,效果很不一样,即便音量开到最。有时去得过早,人家还在吃饭,我便涎着脸等。整个人沉浸在杨家将的故事中,过瘾但又不解渴。半小时一晃就过去了,而且总是关键处掐断。有几次,我为杨家兄弟担心,滑倒了都没什么感觉。冬天,傍晚七点半已是繁星满天,寒风入骨,却丝毫没有阻止我匆匆的脚步。

真是没有想到,多年后,我会造访宋的边关,会走进杨六郎的防御工事。

雄安“北连草原,南接中原,西贯高原,东望海”,地理位置重要自不必说。雄县,古称雄州,隋代设瓦桥关,与霸州益津关和信安淤口关,合称“三关”。后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杨六郎作为雄州节度使,挂帅镇守十六年之久,屡立战功,雄州地道便是其奇谋的见证。

边关地道无疑已是雄县的招牌景点,园里建有廊亭,槐树、梧桐、杏树枝叶繁茂,花名我说不上来,只见朵朵如火,似刚刚被骄阳点燃。铠甲本就厚重,天地间都是热浪,越发燥热。

进入地道顿时凉爽许多。前行数步,感觉被冰镇住了。据说,地道是1964年一农民无意中发现的,经勘测,西南至东北横跨雄县、霸州、文安、永清,长65公里,宽25公里。现在挖掘复原的也就200米左右,但道内结构设施可见一斑。如藏兵洞、瞭敌洞、休息、议事,顶有透气孔。整体用青砖砌成,高低不一,宽窄相继。在挖掘时,自然考虑到敌军进入的可能,所以又有洞,设有翻板和掩体。而洞的出口有的与水井相通,有的与古庙神龛石塔相通,有的还与村内民房相通,隐秘与方便兼具。虽然长度不过200米,若没人带领,肯定会迷路的。而上百里的地道,钻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我想洞内肯定有什么暗号指引,只有杨六郎和当年的士卒知晓吧。

恐怕这些已是历史之谜了。

美丽河北|雄安寻古

宋辽边关地道 资料图片

若不是专家介绍,谁也不会相信就在我们脚底,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县城。被黄土湮没的当然不只夹蚌陶釜,还有城门街巷,鸡鸣犬吠,晨雾炊烟,自然还有百姓故事、英雄传奇。

通往容城南阳遗址的路凸凸凹凹的,车行驶缓慢,颠了一下,又颠了一下。要去探访遗址,司机似乎无意走了一条怀旧的路。万里晴空,阳光肆无忌惮,仿佛老天捧着金黄的玉米洒落人间,虽然坐在车内,我仍能感觉车顶被撞击的声响。两边仍是麦田,并非一垄一垄,而是一畦一畦,这么密实,显然镰刀无用武之地,只有收割机才能驯服。

麦田与路接得很近,如针的麦芒清晰可见。一女士忽然提起中学时代捡麦穗的事。女士住在容城县城边上,捡麦穗要走老远的路,感觉鞋都要走烂了。我甚是不屑,捡麦穗算什么?割麦那才难呢。当然,不止割小麦,莜麦、胡麻、豆,哪样都难。我并没有回忆的打算,可偏偏走了一条怀旧的路,偏偏又有人提及,割麦的日子便撞出来。

读小学时,我便开始割麦了。母亲身体不好,割麦总是掉队,我和她同割两垄,算一个人的劳力。我怕她多割,她怕我多割,两人都使劲,不知不觉就赶到割麦队伍的前面。包产到户后,不再有生产队,每五六户人家组成一个小组,那时,我已经读初中,可以按一个整劳力干活了。秋收时节,学校便放假了,所谓的秋假。我不怕出力,就怕腰痛。痛得实在不行了,就直直腰。可直起来就不想再弯下去。可是捆麦子的就在我身后,并不能久站,再躬下去时感觉骨头都要断了。有人传授经验给我,咬牙忍着,不到地头不歇手。我按他教的割了一趟,终于熬到地头。可并没舒服多少,整个骨架都要散了。那时,我觉得世上最享受的就是割到地头,扔掉镰刀平躺到丛生的杂草间,仰望蓝天和白云,还有飞过头顶的鸟。

如今,我的老家不种麦子了,多种莜麦和胡麻,不用锄头,也不用镰刀了。春天播种机,秋天收割机,个人只需准备装粮食的袋子。如果打算要柴火,拉回去就是。当然,再也看不到热闹的割麦场景。

又一个颠簸,把我从记忆中跌了出来。南阳村到了。

这是一个数千人口的村,车在迷宫似的街道拐了几拐,若没有导游,单就找考古工作站,怕就要花去很久。

考古工作站在南阳村边上,普通的砖瓦房,貌不惊人。进屋,我的目光便被桌上墙角的陶罐及残片吸引了。准确地说,是被那个蚌壳吸引。蚌壳嵌在陶釜里,像个殉道者。不知是作为材料被陶匠选中的,还是无意中撞到陶匠手里。考古工作人员那里或许有答案,但我并没有问。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那里,与千年后的世人相遇。

雄安地界有数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上坡遗址、午方遗址、东牛遗址等,南阳遗址发掘地点在村南一公里左右的地方,面积并不,呈梯状槽,是南城墙的一小段,那个夹蚌陶釜就是从这儿挖出来的。我目测了一下,遗址一平方公里左右的样子,遗址外又是片的麦田。远处是树木,树木那边无疑又是麦田了。若不是专家介绍,谁也不会相信就在我们脚底,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县城。被黄土湮没的当然不只夹蚌陶釜,还有城门街巷,鸡鸣犬吠,晨雾炊烟,自然还有百姓故事、英雄传奇。

从南阳遗址回宾馆途中,顺便参观了农民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不料“捎带”参观的,却有意外之喜,我在别处看过农具展览,渔具展览还是第一次。除了进门时的小船,其他渔具于我都是陌生的。农具就不一样了,犁、耙、耧、耢、镐、锨、镰、连枷、碌碡样样熟悉,浸染着感情,附载着记忆,每一样都有故事可以讲出来。那辆马车,杨福春说是花了近20万元从山西买来的。想起村里曾有马车的人家,早知道这么值钱,定会留到现在。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老家的村庄还是遥不可及的事。可是……想起数年前我回村庄的情景,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揣个手机,和远方的儿女说话时,声音格外,或许是怕儿女听不清,或许也有乡下人与时俱进的底气吧。

有些东西终将远去。想起这句话,一时五味杂陈。

白洋淀水域是九河汇集,最丰阔的时候达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船两岸的芦苇有两米多高,一丛丛如披甲的士兵,苇与苇之间是水,水与水之间是苇。偶有小船划进划出,像士兵射出的利箭。平阔处,宽肥的荷叶逍遥自在,宛若垂钓的隐士。

夏日午后的阳光像烧熟的沙粒,同行的女士虽然打着遮阳伞,脸还是被灼得泛了红。一踏上船板,热浪便被揉碎。行驶数米,微风拂面,越发清爽了。

虽是第一次到白洋淀,但早在读孙犁小说的时候,便和这片水域熟识。那些男男女女,那些穿梭在硝烟的日子,小船,芦苇,月夜,西风,残酷却又充溢着诗意。若在别人写来或许不伦不类,但于孙犁,浑然天成。孙犁属于白洋淀。

白洋淀水域是九河汇集,最丰阔的时候达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船两岸的芦苇有两米多高,一丛丛如披甲的士兵,苇与苇之间是水,水与水之间是苇。偶有小船划进划出,像士兵射出的利箭。平阔处,宽肥的荷叶逍遥自在,宛若垂钓的隐士。曾一度听闻白洋淀水位下降,后来从他处引水,现在的水域面积有所减缩,几年后,水域会扩至丰阔时的面积。

半小时后,船行至岛岸,白色的墙壁上写着“淀中翡翠”,这便是王家寨了。王家寨是白洋淀唯一四面环水的村庄,出村必须乘船。早中晚均有班船,许多人家的门口还拴着小船。于渔家人而言,船不只是手和脚,不只是谋生工具,也是堂中的字画,展现着淀上人家的精气神,少了,那面墙便无味了。

街道不怎么宽,房屋与房屋之间靠得很近,在别处或显得拥挤,但在没有车马喧闹的王家寨,倒有别样的亲切。陌生人在这里难以藏身,不只是相貌,单就神气,寨里人一望便知。因为少了淀上人的恬静、淡然,那些是装不出来的。

一位驼背、上身的老者在墙角蹲着,看到我等陌生面孔,缓缓立起身。年龄六十多,也可能七十几,褐色的脸,渔网似的皱纹,目光平淡,波澜不惊。问及王家寨的过往,老者的眼睛突然被白洋淀的水洗了似的,溅射出湿润的光泽。他讲王家寨的历史,寨里的庙宇,口齿不是很清楚,乡音也浓,但仍能从蹦跳的语句间听出概。老者俨然是王家寨的“活字典”,一日日地坐在墙边,就等着有人来翻阅吧。他边说边配合肢体动作,进入了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历史角色。若有时间,真该安安静静地听他讲上一个下午。

返程仍是原来的船,仍然凉爽,两侧仍是如持矛士兵一般的芦苇荡。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来时的路。我努力分辨,目光在荷叶上、在水岔间缓慢爬行。难以辨识,像,又不像,然后就看到那只红嘴的水鸟。刚孵化出不久吧,那么小,和麻雀差不多。想拍个照的,它倏忽不见了。搞不清是钻进芦苇里,还是没于水下。忽然就想,水鸟不也是白洋淀的主角儿?!(胡学文)

图片除资料片外均为记者田明 赵海江摄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