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动版,流量,体验好
去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惊艳全球。“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一年来,媒体、各方舆论和公众以极为期待的目光关注着雄安点点滴滴的变化。
今天,雄安一岁了。在祝福它越来越好的同时,小智借助网舆情数据系统,从新闻、论坛、博客、报刊、微博、微信和APP中抓取涉及雄安的内容,测算出热度值,挖掘出舆论与公众最为关注的雄安热点。下面就来一起揭开这“TOP10”的面纱。
白洋淀(李根 摄)
No1:创新基因是雄安之魂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舆论看待雄安新区天然带有创新的视角。不仅是未来城市的产业布,而且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创新特色都成为舆论关注和热议的重要话题。
雄安新区始终严把产业关口,积极引入创新型产业和企业,受到舆论称赞。2017年9月,首批由百度、达实智能等设立的48家企业获批入驻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将成为雄安新区产业发展主流,极地带动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位于雄安新区的达实智能智慧城市展(刘烨 摄)
雄安新区不搞规模土地出让、着力推行租售并举的房产模式、推进新区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户籍管理制度、智慧雄安等可期的创新模式,成为舆论和公众津津乐道的雄安话题。舆论期待雄安的创新模式能够早日落地并向全国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各地的创新发展。创新,已经成为雄安与生俱来的城市基因,也是城市之魂。
No2:总体规划是雄安之本
雄安新区的规划特别是总体规划关乎新区全,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2017年4月中旬,雄安新区甫一面世,新闻舆论即广为引述的要求称,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高点定位”,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可见规划对于雄安新区的重意义。
公众舆论既紧盯雄安新区自身的规划进展,也不断从相关地方和领域规划中观察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空间。比如,2017年9月29日,北京市发布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节中,正式提出“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比翼齐飞”的说法。
今年2月22日,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这标志着雄安新区的规划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舆论和公众对规划的正式出台翘首以待,“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等成为舆论关注雄安新区规划的关键词。
No3:交通先行是雄安之脉
雄安新区的设立掀起这一区域内新一轮交通设施的热潮,关于雄安新区交通规划与发展的讨论日益增多。
北京南至雄安新区动车的开通运行、京雄城际铁路的开工、京雄高速和荣乌高速雄安段的改造、“四纵两横”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和“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的规划,每一个项目的推进都备受瞩目。
京雄城际铁路开工仪式(图片来自雄安媒体中心)
其中,规避“城市病”,密路网、小街区;“智慧交通系统”,启动智慧停车场、智慧路灯等智能化交建项目;强调绿色交通体系等创新交通模式引人关注。
此外,舆论和公众还期待雄安新区最程度挖掘交通潜力,让公众共享雄安交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交通成为雄安发展的主动脉。
No4:教育突破是雄安之翼
教育作为雄安新区规划一盘棋的重要组成分,也是雄安未来起飞的关键因素之一,舆论和公众对此格外关注。
一年来,雄安新区整体教育布、北京援建雄安教育项目和进展,以及北京分高校搬迁至雄安或建立分校等涉教育类话题不断掀起舆论热潮。在一些具体的项目和措施落地之前,舆论对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新区猜测不断,甚至一度流出“清华、北整体搬迁到雄安”的网络传言。
随着北京四校雄安校(院)区等陆续落地,舆论对雄安新区教育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极期许。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余德辉提议在雄安新区打造世界顶级水平的“学”再度引发热议,舆论和公众期待雄安高水平学的梦想早日成真。
北京市教委和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网吴晨摄)
No5:医疗合作是雄安之福
优质医疗资源的聚集是雄安未来的福利,也是吸引优秀人才聚集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医疗资源能否从北京向雄安逐渐迁移和兴建,也成为考察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指标。
2017年8月,京、冀两地签署的合作协议显示,北京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雄安新区布发展。舆论和公众期待,京冀能有更多医疗合作项目、更多的医疗资源落户雄安,为雄安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科学院学华北医院挂牌、京津等地医疗机构积极对接新区、知名互联网企业设立医疗机构等不时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No6:绿色发展是雄安之根
绿色发展是雄安新区的根本。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雄安绿色发展的重要自然环境基础。一年来,白洋淀在生态、环境治理、旅游发展等方面日益受到舆论和公众关注。此外,广受关注的雄安新区地热能利用、千年秀林工程、碧水行动、净土行动、规模化林场等成为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缩影。
不仅如此,对于雄安新区在城市、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交通等经济社会领域,特别是在产业准入方面严守生态底线的绿色发展实践,舆论和公众也给予了积极肯定。
未来雄安蓝绿空间将超过70%。生态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将是雄安新区的魅力所在,它将成为与北京等城市相比的最突出的比较优势,这一理念应贯穿规划、和发展的始终。
No7:旅游火热是雄安之利
雄安新区的令雄安三县的地方品牌知名度幅提升,旅游业借势升级,生态游、红色游、文化游等特色旅游路线受到舆论的高度关注,京津冀乃至国内外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这使得旅游业成为雄安新区以来首批受益领域之一。
白洋淀无疑是雄安旅游第一品牌,对于如何利用好白洋淀旅游资源,河北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徐宁认为,旅游产业的规范化,是未来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也限制了白洋淀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旅游必须要与湿地生态保护相平衡。
雄安旅游类公司的、旅游收入的幅增加、京津冀旅游一卡通推出雄安专属卡都成为舆论关注热点话题。有专业报告研究认为,雄安新区带来的市际同城化和交通便利化,将形成一个频繁流动的上亿级人次的区域性旅游消费市场。
位于雄安新区雄县的宋辽古战道(图片来自网络)
No8:人才汇聚是雄安之基
人才是成就雄安新区千年计的根基,雄安新区将制定何种政策招揽人才,是舆论和公众审视雄安新区未来吸引力的重要视角。雄安能否将高端人才从北京、天津等当下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吸引过去,家既充满期待,又纷纷支招。
用取代户口、凭承租和完成子女入学、比北京更为优厚的薪资待遇、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等等一度成为舆论期冀的雄安愿景。对此,尽管政策尚未完全明确,公众却早有预期,雄安已经成为创新、创业者等有志之士的未来之城。
2017年9月,“雄安发布”微信公众号一则消息显示,雄安用人制度将有重创新,全实行聘任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工资参照甚至高于北京。一石激起千层浪,雄安新区的人才政策充满吸引力,令各界人士心向往之,像雄安投资集团等单位已经成功吸纳了一批高端人才加盟创业团队。
No9:新政是雄安之道
问题关乎雄安切身利益,舆论和公众对雄安房市炒作、房价走势、房地产、政策等方面倍加关注。
网上一些房价走势分析类文章受到“热捧”。雄安新区的消息颁布之时,房价和炒楼的消息不断刷屏,引发网民担忧。随着有关门的相继表态和政策出台,公众认为调控政策将确保雄安和周边地区房价的理性与可控。
从雄安新区建立之初,“制定全新政策”“严禁规模房地产”等举措即成为政策的主基调。关于人才引进、就业安置、产业人群方面的安置和解决方案的讨论贯穿始终,有关门不断释放“不搞土地财政”“租赁积分制”等新思路、新模式的信号,亦引发社会各界和学界专家的强烈反响,成为雄安未来可能践行的独有发展之道。
No10:央企支持是雄安之臂
雄安新区创建之初,舆论和公众目光即迅速聚焦于央企对雄安新区的支持性表态,并一度传出“87家央企将迁往雄安新区”的网络传言。尽管当前央企总并未公布搬迁计划,但数十家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办事处的景象仍然令舆论为之侧目,甚至有媒体渲染“雄安央企街令北京二环黯然”。
2017年12月7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央企中建三仅用83天即实现主体完工,这一消息令舆论感到振奋,“雄安第一标、雄安速度、雄安质量”等成为舆论报道的关键词。由此,家更加确信,雄安的必将是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除产业公司以外,金融央企也纷纷设立分行或分公司抢占“高地”,雄安未来将成为一座“金融城”已初见端倪。
雄安市民中心项目沙盘(刘烨 摄)
如媒体所言,当前央企云集的雄安,只待规划正式出台,规模就会迅速展开,央企必将成为雄安发展的关键臂膀。(日报厨房⋅智观天下工作室、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出品,撰稿:胡永明、翟薇、杨悦)
点击进入雄安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