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陈静)7月3日,“立足新场景 塑造新优势——推动京津冀成为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举办。研讨会由京津冀三地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河北社会科学院承办。河北社会科学院组、院长,社科联第一副康振海;天津社会科学院组、院长钟会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谢辉分别致辞。会议由河北社会科学院组成员、副院长,社科联副肖立峰主持。
康振海在致辞中指出,今天在雄安新区这座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之城,举办“推动京津冀成为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学术研讨会”,是京津冀三地社科院深入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重署的关键举措,也是发挥社科优势切实回答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平台,更是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人缘相亲的三地社科院携手服务和融入式现代化的重契机。为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和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三地社科院积极加强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力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河北社科院将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找准发展定位,与京津社科同仁一道,积极抢抓重机遇,推动社科合作向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迈进,努力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钟会兵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此次研讨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决策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天津社科院立足本院实际、围绕中心、服务,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天津社科院将继续把事业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谋划、思考、推动落实,更好发挥理论创新和智库服务功能,聚焦重理论和现实问题,与京冀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学术会议,持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服务和区域发展、全面现代化做出新的更贡献。
谢辉在致辞中强调,京津冀社科院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特殊位置、具有特殊优势、承担着特殊使命,此次研讨会是立足地方社科院新型高端智库职能,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社科院要深刻把握根本遵循,充分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把深入学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与前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关于京津冀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关于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强化新型智库职能,充分发挥社科院的决策咨询作用,树立首善标准,着力为委和以及有关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要深化交流促进联系,与津冀社科院共同搭建智库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优势,深入推进科研智库的相连相通、互补互促、对接对流、共建共享,依托重项目研究,加强工作联动,稳步打造学术研究共同体。
启动式后,天津社会科学院组成员、副院长蔡玉胜宣读《京津冀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联合行动方案(2023—2025)》。
京津冀三地社科院6名研究人员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分别做了精彩学术报告。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利围绕深化首都圈“1小时通勤圈”,认为京津冀毗邻地区应结对共建“自立型城市圈”,以“交通+ ”模式构建“放射状”轨道通勤走廊,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构建“领导小组+跨区管委会+市场化运营公司”的三级运行体系。河北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璐提出,要从历史观深刻领悟雄安新区的重历史意义,完整准确全面理解雄安新区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有针对性地推动相关领域创新举措落地实施,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天津社科院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双认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拓展,应锚定数字产业优势和未来前沿领域培育京津冀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激发区域数字发展新势能,数字京津冀,聚焦实现全周期数字服务有效供给,探索区域数字治理高效能发展路径。北京市社科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毕娟从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时代背景、发展优势、思路框架以及举措和发展特点入手,分析了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围绕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等五方面对策建议。河北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闫永路围绕纵深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出了着力打通快速通勤圈堵点卡点、解决产业同质与分割双重矛盾、补足公共服务短板落差、破解跨区域通办难点阻隔等一体化建议。天津社科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孙德升认为,要将北京核心资源优势与天津的比较优势相结合,吸引北京优势资源流入天津,以京津“同城效应”破解北京“虹吸效应”,推动京津同城化、京津一体化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来自京津冀社科院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