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林草生态
构筑生态屏障 助力绿色办奥
近年来,张家口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造林绿化作为践行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作为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工程,作为打造冬奥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张家口绿色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推进,全市林草生态保护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
今年11月底,张家口市林草门传来好消息,该市本年度营造林任务已全完成,累计实施营造林178.9万亩,完成任务的100.1%。
“今年的营造林任务,其中张承造林项目108.7万亩,营林50万亩,封山育林和飞播20万亩。”张家口市林草副长赵顺旺介绍,针对全年的营造林任务,各县区克服困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保障了任务的推进进度和质量,并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近年来,张家口市按照“委统筹、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创新“工程化、公司化、市场化、项目化、林场化”模式,林草生态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7年以来,张家口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张承坝上地区植树造林项目等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1317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7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远超全平均水平,并树立了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地区规模造林绿化的典范。同时,基本建成了以沿冀蒙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网、沿河沿路防护林、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以及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等为骨干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成效逐步显现。
崇礼区一处人工林项目区。通讯员刘禹平摄
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
“设计造林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常绿铺底,阔叶点缀,并铺以灌木,高低搭配,错落有序,既体现了植物多样性,也突出了苗木优化组合的特点。”崇礼区林草总工程师杨建忠介绍到,秋冬以来,冬奥核心区的造林绿化工作已全面完成,造林成活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据了解,从2016年以来,张家口市林草门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承诺工作任务分解清单》要求为基础,负责编制了《张家口市承办2022年冬奥会绿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范围涉及除察北、塞北两个管理区以外的17个县区,总规模87万亩。
《规划》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规格、高标准的方针,将规划区分为崇礼奥运绿化、迎宾廊道绿化、京张赛场连接线绿化3个绿化区域。目前,87万亩冬奥会绿化任务已全面完工,施工单位正在对项目进行抚育管护,巩固成效。
同时,在推进冬奥核心区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中,林草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对于破坏的山体及时采取客土喷播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2017年至今累计投资2.43亿元,完成边坡生态修复面积51.2万平方米。其中,赛事核心区完成边坡生态修复面积7.5万平方米。
坝上地区植树造林任务提前两年完成
张承坝上地区造林项目,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张家口地区的总任务为,从2020年起利用4年时间完成营造林13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0万亩,补植补造45万亩,重度退化林修复11万亩,中轻度退化林修复27.5万亩,总投资近22亿元。
赵顺旺介绍,项目全面启动以来,张家口市紧盯“首都两区”和冬奥会筹办两核心目标,围绕“一核(冬奥核心赛区)、两沿(沿河、沿路)、三环(环城、环镇、环村)、四带(防风固沙带、水土保持带、水源涵养带、生态经济带)”整体布,按照持续推进、全面巩固、重点提升思路,统筹推进人工造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同时,张家口市委市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将其列入督办台账,林草门积极行动,今年11月底,张承坝上地区植树造林项目全任务提前顺利完成,4年任务2年予以完成。
在崇礼区植树造林现场,参与造林的当地农民的留影。通讯员孙成文摄
积极推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森林城市是当前对一个城市在生态方面的评价,最能反映城市生态整体水平。张家口市于2014年9月被全国绿化等授予“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首个成功创建“森林城市”的设区市。
2020年以后,按照绿化《河北和级森林城市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张家口市在巩固市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继续保持“森林城市”称号的同时,各县区积极开展和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据介绍,目前涿鹿、崇礼、万全、宣化、怀安等13县区已初步完成了《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涿鹿、崇礼、万全、宣化、怀安、怀来6县区《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已上报林业和草原,并通过专家评审。涿鹿、崇礼、怀安、万全、宣化5县区已经列入2021年级森林城市评选范围,县区创森工作进展顺利。同时,林草门积极组织县区开展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全市共推荐31个村庄参加级森林乡村评选,17个村庄获得级森林乡村称号。(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 通讯员张泽阳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许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