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白鹭、灰鹤等批候鸟在宣化区洋河水域栖息,碧水之上飞翔游弋的候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是张家口市立足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不断加生态环境治理和湿地保护力度,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缩影。
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是近平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全面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张家口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与修复,持续深化污染防治,不断打造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张家口样板。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撑起首都环境“生态伞”。着眼于阻沙源、涵水源,张家口市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与修复。去年,张家口市完成营造林178.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003万株;草原治理14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33.4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69.48%。今年将完成营造林106万亩,完成退化草原治理10万亩,巩固坝上地区180万亩休耕种草成果,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加快推进湿地公园,逐步提升坝上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目前,通过官水库湿地公园的,入库水质已由之前的地表水Ⅳ类提升为Ⅲ类,野生植物由原来的106种增加到318种,野生鸟类由原来的169种增加到192种。同时,巩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 力推进节约用水、生态补水,逐步构建首都生态环境支撑格。
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描绘最美生态画卷。张家口市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增绿、净土”行动,严格落实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加快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出入境河流断面监测和上下游联防联治,管控好农用地和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确保今年空气质量稳定改善,白河、永定河、清河出境断面水优良水体比率稳定在100%,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让蓝天白云常驻、碧水清流润城。(记者王松、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