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 通讯员王悦)教育“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中小学生该往何处去?为积极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今年以来,张家口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资源和科技人才在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服务载体,以科普资源、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为路径,不断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提升,推动形成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工作新格。
秉持合作共享理念,健全科教协同工作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办公、科协办公《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张家口市科协积极与张家口市教育开展工作对接,组织助推“双减”工作专题座谈会,形成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工作专班,加常沟通,定期对接需求,共同探索科普资源、教育资源相互融合的育才模式。通过合作在“张家口教育云”平台上开辟“青少年科普讲堂”“科技冬奥”“科学小实验”等多个线上科普栏目,上传科普视频20余个,提高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针对性,拓宽了线上科普服务覆盖面。
吸引青少年“走进来”,到科技馆体验科技独特魅力。进一步强化张家口市科技馆的科普服务主阵地功能,利用常设科普展丰富的科普资源,面向青少年群体,深入开展各类常态化、公益性的科普宣传服务。广青少年可以免费参观防震减灾、科技与冬奥、人工智能等6个主题展,观看满满科技感的各类展品,接受优质的科普讲解、咨询服务,科技馆已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学科学知识,感受科技氛围的主要场所。科技馆还通过积极加强“馆校合作”,围绕培育和践行核心主题,组织开展了“冬奥精神宣讲”“奥妙神奇的科学实验”“世界地球日”等科普宣传活动30余场,来自全市20余所中小学校的2500余同学参加活动,丰富了“双减”之后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了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让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引导青少年“走出去”,深化体验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张家口市科协始终坚持全域科普工作思路,通过联合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将优质科普教育资源和科技人才力量充分整合起来,共同服务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依托馆外科普基地,和教育门联系配合,组织中小学生在寒暑期、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深入到谷子研究基地、陶瓷文化园、地震中心台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实地开展“学农节粮”“陶艺制作”“防灾减灾”等不同主题的体验式科普教育实践、研学打卡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参与劳动实践,体验科技文化和劳动创造的趣味,鼓励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以科学小记者的视角,把参与科普基地实践活动的见闻体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表达出来,提高科普活动互动性、趣味性。
扩对外合作,打造提升科教融合发展项目。张家口市科协抓住冬奥举办契机,依托京张科协合作平台,于今年年初启动开展了“科技冬奥宣传月张家口行动”。活动以全市45万中小学生为重点受众,先后邀请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清华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等冬奥专家开展线上科技冬奥专题讲座8期,近100所中小学校的816名学生写下观看体会,深刻感悟科技冬奥理念,培养科技报国志向。深化未成年人科技教育工作,联合市教育、北京早期教育发展促进会科学教育分会共同举办张家口市“双碳”主题科普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征集“双碳”科创作品439幅/件,并开展优秀作品展示展览。联合张家口市教育、市科技、市生态环境等7家单位组织开展张家口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赛及作品征集活动,900余件作品参评,100余件优秀作品入围河北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赛。创新组织开展助力“双减”科技志愿活动,组建由知名运动员、心理专家、优秀科普辅导员等组成的“科普教育专家服务队”,随同“科普篷车”进校园活动,累计走进16所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航空航天、生态环保等各类科普教育讲座以及科学实验等活动27场次,覆盖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