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县以首都“两区”为引领,将全县林业产业项目发展与“阳原桑干河生态经济示范带”相融合,以桑干河两岸开展增绿添彩生态治理为试点,创新以“栽+志愿者养”为主旨的“以红养绿、以红护绿”林业共育模式,助力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目前,40个政门、20家中小企业、75个和市帮扶单位,共6580名员干职工志愿者认养了6万多亩、20余万株林木。
该县创设“建+桑干幸福树”模式,带动社会各界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捐赠,实地养护、代养、冠名认养等方式,调动全县积极参与生态的热情。为加管护力度,紧紧抓住林木如何实现“全民管护、全民爱护”这一关键,改变原有的“村聘、村管、村用”管理模式,在创建“县建、乡聘、站管、村用”机制的基础上,增加林业志愿管护员队伍、提高林木管护效率,拓宽护林管护范围,强化护林集中管理措施,提高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成效。同时,建立“员带动、企业发动、门联动”三级联动机制,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持推动管护、平衡成本同步推进,有效激活民间资本,极地改善了生态产业的融资渠道。目前,以占地4000多亩的桑干河湿地公园为支撑点,坚持以点带面、纵横推进,逐步向其他各乡镇拓展延伸,形成全域爱绿、护绿、植绿的良好态势。
为加强组织保障,该县以县委、县长为双组长的“林木认养”“林(草)长+检察长”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力量配备,将生态幸福林纳入全县重点工作。出台林(草)长制会议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调整不合格人员,加强信息化,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资源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变化动态及护林情况。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生态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印发宣传手册,广泛宣传保护生态和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动员广志愿者积极参与。(记者赵彩芬 通讯员马志野、屈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