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记者郭晓通 通讯员张致铠)近日,笔者从张家口市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有力保障了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
据了解,该市坚持基本兜底保障,落实分层分类救助制度,针对困难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逐步提高保障质量和标准,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不断完善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更加精准保障对象,城市低保对象从2012年的7.1万户12.8万人动态调整为目前的2.77万户3.8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从2012年的31.66万户41.01万人动态调整到目前的24.22万户30.94万人,特困人员从2012年的2.4万人,动态调整到目前的2.8万人,增加16.7%。
为确保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0年底,该市通过兜底保障实现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农村低保22.8万人、特困人员1.9万人稳定。同时,针对低收入边缘群体,建立边缘户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10097名监测人口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5084人,救助占比50%;10172名边缘易致贫监测户中,纳入救助兜底保障3827人,救助占比38%;9164名突发严重困难户中,纳入救助兜底保障3933人,救助占比43%。
社会救助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完善。该市通过“线上+线下”高效联动,不断简化申请、审批、发放等程序,切实提高救助政策的可及性。把低保申请、核对、审批等各个环节全晒在“阳光”下。对低保、特困人员审核确认权下放至乡(镇、街道办事处),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审批时限由以前的45个工作日缩短为现在的18至30个工作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