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张家口沽源:打好“绿色牌” 走稳生态路

发布时间:2023-01-02

近年来,沽源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加强绿色产业发展,切实提高了生态宜居品质,让沽源变得天更蓝、地更绿、山更秀、水更清,绿色发展、生态强县步入快车道。

把荒山变“绿洲”。为了让荒山秃岭绿起来,沽源县上下众志成城、逐绿前行,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9.62%增长到现在的35.64%。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42.9万亩,实施休耕种草46万亩、草场治理13.7万亩、退水还旱6.26万亩,成功获批森林公园,全县地下水位持续回升,闪电河水库的库容量约为1200万方,三年来累计节水量相当于再造一座闪电河水库。2020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数达34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始终保持全前列。全面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通过实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葫芦河级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等项目,5万多公顷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保留下来,目前在湿地范围内发现植物210余种。随着该县生态的保护与修复进一步加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到沽源旅游。

把产业发展壮。沽源县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三源食品、鑫华农业、金莲川牧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壮,美核家速冻果蔬、沽源酒业燕麦深加工、牧原和博联生猪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1家,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化农业园区6个、绿色有机种植基地4个,“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1.2万亩,打造了 “沽之源”等一批知名品牌,农业发展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风电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全县新能源并网总规模达到243.72万千瓦,年纳税突破2亿元。滦河AAAA级景区成功获批,湿地观鸟园等一批景区景点投入运营,旅游业的富民强县作用日益凸显。今年,该县将以打造闪电河湿地核心区和草原天路旅游带为抓手,推进棠梨沟、石砬、四喇嘛等一批精品民宿,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目前全县农家院发展到185家,乡村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

把水城做美做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沽源县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十三五”期间,该县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空置率50%以上“空心村”46个、实施街巷硬化278万平方米、村庄绿化6800亩,安装路灯1.7万盏,整治残垣断壁100万延米,新建农村公厕255座、改造户厕10392户。实施了小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新建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9个,农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今年以来,该县以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厕所”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抓好小厂垃圾处理场和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运行,完成丰源店、西辛营垃圾中转站,新建农村公厕146座,改造户厕5130户。力推广寄养、托养模式,一批规模养殖场,加快推动人畜分离,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难题,努力打造“集中美、连片美”样板,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记者郝钊 通讯员许爱英)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