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让人口增收“底盘”更稳
河北日报讯(记者郭晓通 通讯员杨志楠)日前,走进涿鹿县五堡镇五堡村鑫丰菌业示范基地,12座种植香菇的温室棚依次排列,村民们忙着采收香菇。该项目带动附近60多位村民就业,其中人口11人,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
近年来,蔚县邢家庄村打造旅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河北日报通讯员武殿森摄
打赢战以来,张家口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有力推动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收,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组、长高进技告诉笔者,当前,该正以的精神为指引,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巩固拓展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双线发力,激发地区和群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让群众的日子节节高。
强产业、稳就业,让人口增收“底盘”更稳。去年以来,张家口市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广泛参与到特色产业链中来。力实施“五个一批”就业工程,全市25.56万名人口稳定就业,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5.56%。
今年,市乡村振兴将进一步加产业帮扶力度,力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指导县区依托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探索推行农村产权交易、农村资源市场化交易等经验做法,实现盘活农村资源和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双目标;用好小额信贷和一般农户“富民贷”政策,积极惠农优质金融产品;完善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探索创新专业化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研院校等项目实施主体与农户、村集体的合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康保县怡安康城安置区附近工厂内,群众展示自己精心编织的手工艺品。河北日报通讯员马佳琦摄
持续加就业帮扶力度,强化岗位推送和技能培训,确保全市人口端稳就业饭碗。“通过制定出台《张家口市2023—2025年度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我们明确了‘四增一减’工作思路,推动人口持续增加生产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减少教育、医疗、及饮水支出负担,确保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进技说。
为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今年,市乡村振兴将结合开展巩固易地搬迁成果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两个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安置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安置区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张北县义合美新城的搬迁群众在附近服装企业生产车间工作。义合美新城工委供图
健全机制,不让一户群众返贫。市乡村振兴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做到排查监测帮扶全覆盖。指导县区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深入推进村干日常联系、驻村干随访联系、包联干定期联系工作方式,对户和监测户开展月走访,对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实施季走访,对一般农户实施半年访,全方位、常态化持续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和就业务工等情况。同时,将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解决问题,确保“不让一户群众返贫、不让一户普通群众致贫”。
在乡村振兴系统建立高位推动、月度通报、集中督导、综合评价、擂台晾晒、约谈问责六项机制,以每月通报压实工作责任,以多元督导促推工作落实,以综合评价凝聚工作合力,以评比晾晒推进比学赶超,以约谈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有力促推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向纵深开展。
善作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访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组、长高进技
日前。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组、长高进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河北日报记者郭晓通摄
日前,河北日报记者围绕如何深入学宣传贯彻的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委十届三次精神,扎实推进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组、长高进技进行了专访。
记者:围绕贯彻落实决策、委署,今年,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系统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高进技:农业强国、农业强,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奋发有为。按照决策和委、市委署要求,今年,我们坚持巩固拓展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双线发力,坚决守住“一条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实现“两个高于”(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和全农民收入增速),持续缩小“两个差距”(逐步缩小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县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扎实推动巩固拓展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全力打造张家口巩固拓展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示范。
记者:围绕实现既定目标,制定了哪些具体举措?
高进技: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早宽简实”基本要求,不断健全用好“六个一”防贫机制,确保持续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二是在持续抓好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特色种养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基础上,深耕分布式光伏发电、农旅融合等领域,培育新的“铁杆庄稼”,全力增加人口的产业性收入。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安排、公益岗安置、帮扶车间吸纳、自主创业带动、岗位推荐输出等途径全力推动劳动力就业,确保全市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三是探索建立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有序增长机制,确保无劳动能力人口等困难群体收入稳定增长。四是制定出台优化衔接资金使用投向和加强项目政策文件,力推进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健全“1+1+3”项目资产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项目资产运营管护水平。五是强化“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常态化排查化解,保持动态清零。六是全面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郭晓通)